2014年06月1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居住证竟然成了孩子入学的绊脚石,这是咋回事?原来,一边是教育部门规定,蓝田等郊县进城务工人员,必须要有居住证等材料,才能给子女办理入学手续;另一边却是,公安部门表示,蓝田等郊县与城区同属西安,不需要也无法办理居住证。

  值得欣慰的是,居住证“卡住”孩子入学路的难题,经过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然而,从公共治理、民众福祉的角度审视,对这种一个“居住证”难倒家长的事情,却极有解剖与反思的价值,这其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城市公共治理的某些不足。

  很显然,居住证“卡住”孩子入学路的事情,根源在于教育及公安部门的政策衔接,出现了问题。但是,我们又很难单独指责教育及公安部门的规定,毕竟,无论是教育部门要求提供居住证,还是公安部门不给郊县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都是有政策依据的,都是能站得住脚的。

  众人皆知,1+1等于2,但对于郊县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教育的1在叠加居住证的1之后,却等于了0,这种局面未免让人遗憾。尽管可以肯定的是,这种1+1=0的局面,绝非是哪个部门希望看到的局面,这中间,一定有着比较复杂的现实原因——或因为政策制定考虑不周,或者政策覆盖有空白,或权责未明晰,但无论如何,给民众造成的烦恼,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前几年报道的,有市民在拆迁安置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户口迟迟无法迁移,使得孩子上学成了问题;比如,昨天报道的,高新区及雁塔区,因为“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权责没有得到明晰,使得部分孩子的上学也出了问题……

  有鉴于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对现行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看看究竟有多少良善的民生政策,在互相叠加之后,影响了民众福祉。犹记得,西安市主要领导曾不断告诫,城市管理,一定要做到精细化。什么是精细化?就是治理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那些潜藏在不起眼角落,却又深刻影响公众利益的问题。显然,政策打架也罢,政策空白也罢,或许都是“不精细”的一种表现,理应清除掉。

  况且,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治伦理出发,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受损,就是手握权力者必须要着力应付的现实课题,毕竟,问题摆在那里,不解决,它就永远赖在那里。换言之,种种民生政策,其实都是一种服务——政府部门为民众提供的公共服务,所以,这种服务越靠前越好、越到位越好。虽然事后的积极协调解决,亦值得嘉许,但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就最大程度地杜绝事情的出现,岂不更好?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