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妈们的“三国杀”
也正是在这片广场上,记者见识了广场舞真正的魔力。当大妈们扭动着浑圆的腰肢吃力地起舞时,记者便看到广场上三三两两散步的老年夫妇常常会停下脚步,跟着扭动身躯。一个七十多岁、满头银发的老妪,站在那组没有统一服装的大妈们身后学着起舞,却遭来那队队长的呵斥:“别跟着我们偷学,我们是要收钱的!”
这三队大妈间彼此并不对付,只要有一队调高了些音量,其他两队也跟着往上调,几队带头大妈互相间横眉冷目,敌意已心照不宣。蓝衫队人多势众,成员也较年轻,领头的阿姨穿一袭黑衣,姓杨,今年51岁,哈尔滨人,以前练过花样滑冰,1989年时随夫嫁到广州,远看时,杨阿姨十分年轻,根本就不像五十出头的女人。
杨阿姨从2003年7月起就在中大北门跳舞,是整个广场最早的舞者,如今“统领”着4个穿白衣服的“老师”,余下才是穿蓝衫的100多名学员。蓝衫军所编的曲目节奏感很强,一两百号人作手舞马鞭状,左右脚有力蹬踏,跳起《江南style》,情景壮观,鸟叔若来也会惊诧。
红衫军队长姓何,同样50出头的年纪,但何阿姨和其他队员的身材已然走样,所跳的曲目是《涛声依旧》之类的抒情老曲。在何阿姨的带领下,这些膀肥腰圆的大妈,一边作“曲项向天歌”状,来回舞动手臂,一边竭尽所能地弯曲着膝盖,摆出各种姿势。
溯因
空巢家庭妇女交际需要
大妈们为何热衷广场舞,记者在广场上随机采访了几位跳广场舞的学员,她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锻炼身体啊!”
如今,50多岁退休的大妈是所有广场舞队伍的核心力量,她们热衷广场舞,显示出了中国这个年龄段城市妇女普遍存在的焦虑:自己已经退休,老公要上班,也不大愿意陪大妈跳舞,她们的儿女外出上大学了,她们独守空房,成为真正的空巢妇女,心灵的空虚让她们必须参与到一个大家有说有笑的同龄人组织,而不是单个人在江边慢跑;日渐下滑的身体状态让她们抛弃了沙发、电视和麻将桌,但因无法开展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于是乎,休闲的广场舞渐渐成了不少大妈的不二选择。
噪音?
大妈认为管理者不作为
但日趋严重的噪音污染又让大妈们沾染恶名。对于公众及媒体的妖魔化,大妈都自称认识到广场舞噪音对于周围居民、学生的影响,但几乎所有大妈都将矛头指向了广场管理者,何阿姨直斥管理者“懒政”,无所作为,让什么人都往广场里涌,导致广场上鱼龙混杂,队伍间矛盾丛生。杨阿姨也认为,管理者必须减少跳舞的队伍,每个队伍都拿着两个音响放音乐,怎么可能没有噪音污染?
对于大妈们的指责,中大北门广场的属地管理者新港街道颇为犯难。街道文化站的王站长告诉记者,广场是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进来,他不可能命令哪支队伍离开,哪支队伍留下,更不可能给舞者划分地盘,文化站所能做的只能是批评教育。对于小贩走鬼、摆摊算命这些不良现象,则由城管综合处理。可一旦大妈之间出现流血事件,他也只能奉劝她们及时报警,“我们没有执法权,除了对两支冲突的队伍进行规劝。”
何阿姨觉得,广场管理亟须有法可依:“我们听说《广州市公园条例》已经进入人大审议阶段,条例里对于广场舞有了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可以对违反条例的队伍罚款1000元,虽然我们喜欢跳舞,但我还是希望跳舞能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50多岁还要和别人打架拼老命。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这个条例能尽快出台。”
6月12日,所有广场舞团体已经和街道签署协议,保证晚上10时以前停止广场舞,噪音音量低于65分贝,王站长解释说:“噪音监测仪器安放在居民楼下,我们要求那里的声音不超过65分贝,但那里的噪音源非常复杂,因为中大北门隧道的车辆有时候也产生很大的噪音。至于65分贝这个噪音标准,也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实地感受过,觉得65分贝左右的噪音,加上墙体的厚度,居民应该是可以忍受的。”
但不少大妈表示,因为广场舞蹈队太多,她们很难保证噪音标准,“65分贝?那就是一辆公交车开过的噪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