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王兴安和老伴为贫困生捐出3000元 华商报记者 张喆 摄

  8月14日,母亲对家里无法供女儿张旭上大学愧疚不已 华商报记者 陶玉红 摄

  父亲前一天捐款,孩子得知后也要捐;低调的捐助者撂下钱就走,被工作人员拉住“强行”登记;在飞机上看到报道后,外地夫妻捐款5万元……昨日,在华商报一楼大厅,华商报2014“牵手行动”多次上演感人一幕。昨日一天,共收到善款86796元,截至昨日下午5时,累计收到善款552717.8元。

  爸爸前一天捐5万第二天两儿子也来捐款

  昨日上午11时,17岁的白阳和12岁的白凯两兄弟来到华商报一楼大厅,各拿着500元想要捐给山阳大学生焦学超。再一看陪同他们前来的男子,竟是前一天来报社捐款5万元的陕西英伦健康体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宏正。

  “早上一看到报纸就惊呆了,这个人怎么像我爸?”昨日早晨8时许,翻看华商报的白阳才知道:前一天爸爸捐了5万元资助10名大学生。白阳说:“去年国庆前夕我组织同学卖国旗,挣了227元,捐给了学校的基金会。今天报道(16日A12版)的山阳大学生焦学超,高考刚结束就跟父亲到西安打工,让我想起那次经历。我和弟弟商量了一下,每人拿出500元。爸爸听了特别高兴,决定自己再拿出5000元一起捐了。”

  工作人员告知哥俩,焦学超的助学金已达到5000元上限,建议他们这用5000元捐助另一名大学生,另1000元捐给未捐满的另一人。

  陪儿子一起来捐款的白宏正说,自己平时也做公益,看到两个儿子能有如此善举,觉得很欣慰。

  以为开发票要扣税 老两口要退发票

  昨日上午,78岁的王先生和老伴来到华商报社一楼大厅,捐出3000元。可没一会儿,老两口又回来了,问能不能退发票。工作人员疑惑不解,经询问才知:老两口以为开发票要扣税,捐给孩子的钱就会减少。工作人员立即解释,公益发票不上税,给孩子捐了多少钱,会一分不少到他们手里。老两口这才放心离开。

  下午5时,当工作人员准备下班时,突然来了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高挑美女,说要捐5万元资助10个大学生。美女名叫张蓓,25岁,丈夫龙以承是重庆人,在西安做生意。15日,她和丈夫从重庆飞往西安,在飞机上看到华商报的“牵手行动”,当时就决定要捐助10名大学生。昨日,龙以承委托妻子过来捐款,张蓓说:“经历过日子紧巴巴、父母束手无策的日子,所以我们都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

  昨天,工作人员还收到两笔“匿名”善款:一名女士捐出5000元后,没留任何信息就离开了;而一位男士捐了500元就要走,被工作人员拉住,可登记时他也只是写了“李先生”。

  姥爷奖励500元 他捐给“上清华的哥哥”当学费

  华商报商洛讯(记者 田德政 实习记者 陈丹娅)8月9日,华商报报道了商南小伙高彬考上清华大学,家中积蓄仅够1年费用一事。

  8月16日,来自西安的15岁男孩何英东,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商南寻找“上清华的哥哥”高彬,将姥爷奖励给自己的500元钱捐给哥哥当学费。何英东的父母也拿出了3000元交到高彬手中,希望能缓解高彬暂时的困难。

  姥爷给的奖励捐给哥哥

  1999年出生的何英东,今年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安市一所重点高中,为了鼓励他继续努力,姥爷奖励了他500元。

  “听说商南的清华哥哥高彬连开学的费用都没有,我就想把这500元拿出来帮助哥哥。”何英东说,所以当听到爸爸妈妈商量要来商南资助高彬时,他就主动提出要把姥爷奖励的钱捐给哥哥。

  何英东的妈妈郭女士说,她在华商报上看到高彬的事迹后,感觉这孩子很阳光,很有眼缘,就想资助。所以特地和老公利用工作的间隙,带着何英东来看看高彬。

  “一方面觉得贫困山村里能出个高材生确实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高彬这个大哥哥交个朋友。”郭女士说,而当时孩子说要把钱捐出来的时候她也非常支持,感觉孩子一下子长大了。这次本想是让孩子受些教育,没想到孩子也出了一份自己的力。

  要以哥哥为榜样好好学习

  8月16日,何英东和爸爸妈妈驱车200多公里,前往到商南县。在去高彬家的路上,走完高速走低速,走完低速走水泥路,走完水泥路还要走土路。15岁的何英东不由得感慨:“哥哥上学真不容易!”

  一进高彬家院子,何英东就赶紧找起了哥哥,刚见面两人还有点儿拘束,不一会儿大家就聊熟了,何英东赶紧拿起手机加起高彬的QQ,他说要跟“清华哥哥”保持联系,以哥哥为榜样好好学习,还不忘让爸爸给他和高彬合影。

  随后,郭女士拿出3000元连同儿子的500元一起交给高彬,鼓励他好好上学,将来出息了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郭女士说,以后只要去北京就会去看高彬。

  高彬对何英东一家表达了谢意,并对城里来的小弟弟何英东说,随时保持联系,以后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一定会尽力解答。

  >>考生故事

  “我自己借钱上学”女儿这句话让母亲心碎不已

  华商报讯(记者 陶玉红)“都怪我没本事,让娃上个学都这么难。”女儿张旭考上了大学,母亲陈传平却反对女儿去上学。当女儿不在家时,她才流露出了内心的痛苦。陈传平是潼关县太要镇西堡障村人,家有两女,今年18岁的大女儿张旭以520分的成绩被陕西科技大学录取,但全家还没高兴多久,就陷入了愁苦中。陈传平的右手因儿时的一次意外,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也正因如此,在外挣钱、在家务农的重担都落在了丈夫肩上,平时两个女儿上学的费用对家里而言,已经是一大笔开销。

  “盖房借的外债还没还完。”陈传平的家里有两间老屋和三间新房。老屋摇摇欲坠,新房的墙还没有粉刷,空荡荡的没有几件家具。陈传平说,4年前老屋漏雨严重,怕继续住着出意外,夫妻俩这才咬牙借钱盖了房。

  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张旭并不在家。陈传平红着眼眶说,姐妹俩学习都不错,张旭高考成绩下来时,她狠心反对张旭去上大学,想让女儿早点打工帮家里,但女儿一句“我自己借钱上学,将来自己还钱”,让她心碎不已,“都怪我自己没本事,让娃上个学都这么难。”

  张旭的父亲张军平说,农闲时他会去镇上打些零工,但每年也只能补贴三四千元,张旭7000多元的学费对他家来说无疑是笔“巨款”。可不管怎么样,“还得让娃上学改变命运”,哪怕自己多受些苦。

  昨日,张旭在电话里轻声表示,她理解母亲的心情,可是她太渴望上大学了。也只有这样,将来才能真的帮助家里。她说,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等她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那时妹妹也快考大学了,她就能替父母供妹妹上学了。

  >捐款方式

  您可在每天9:00-17:00(周末照常工作)前往华商报社一楼大厅(含光北路156号)捐助。

  您可指定捐给某一学生,直接注明学生姓名即可;如不指定,捐款将统一捐给有需要的学生。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将给您开具捐赠发票。

  除了现场捐款外,市民还可通过支付宝chunshan0609@163.com捐款,需要汇款的可拨打电话029-88327691咨询。特别提醒:

  此次活动,每位贫困生的受助金额上限为5000元整。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在华商报或者相关网站上公开捐款及受助账目明细。如果你准备献爱心,或者有关资助的问题要咨询,请拨打华商报热线029-88880000。

  华商报记者雷婧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