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现在国内十多个空港建设区几乎完全重复,要纠偏!”9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掌门人”刘迎秋一针见血地指出,重复性、盲目性、低效性建设空港城市,必然失败,要在管理水平和战略部署上高度重视并及时做出调整。

  空港发展需依托产业和市场需求

  近年来,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交货时间短、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王学东认为,临空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打破了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沿海、内陆梯度转移的规律,构成了全球高端产业以国际空港城市为平台,点对点、跨洲际布局的大空间格局。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空港城市建设起步晚,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不仅没有形成理念指导,而且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规划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等。采访中,刘迎秋称,当前应该注意的是,国内已有十多个空港或发展临空经济的地区,有相当大的重复性,空港发展需依托产业和市场需求,否则将被淘汰。

  陕西可成为丝路上的航空资源配置中心

  “就全国布局来讲,七大经济区有七大类空港城市,这七家可以有交集,但不能硬拼,一定要找发力点。”刘迎秋说,正如国内首部系统研究空港城市的《国际空港城市——在大空间中构建未来》一书中所说,需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空港城市产业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如果将来中国的空港城市能发挥各自优势且分工合作,形成中国空港经济网络,就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

  陕西建设空港城市能不能练出“撒手锏”?刘迎秋给出了一项选择:在现有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高端制造业。

  与刘迎秋观点不谋而合的是中国民航大学教授、中国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他分析说,即使陕西的邻省河南也在搞临空经济并且发展得不错,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仍可以在产业链上下工夫,成为丝绸之路的航空资源配置中心。(华商报记者张艳莉)

编辑:张琦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