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时间,就让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并且人人都成为股东,这在大多数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花李村成为了现实——成立多个股份制公司,让村民来当股东;完善养老医疗制度,让村民“病有所医、老有所依”;给村民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当生存和保障的问题解决以后,安居乐业就成了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花李村城乡统筹改造,为泾河新城城乡一体化建设树起了一面大旗。现在,泾河新城多个村子以花李村为范本,因地制宜,让村民享受农村向城镇转型带来的红利。
1600余村民当股东有分红
旧村庄改造的难点在于解决农民变居民后的生存问题。没有了土地,居民的生活来源该如何保障,这成为泾河新城、泾阳县及花李村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花李村村委会主任高继升介绍,花李村城乡统筹无形改造,要把花李村建设成为有口皆碑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就业和增收保障工作,使村民“老有所依、少有基金、残有保障、劳有岗位”。
针对这些问题,花李村在泾河新城管委会、泾阳县政府的指导下,采用“产业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对原有集体经济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以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村民自愿方式,先后成立了12家股份制企业,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五个村民小组1600余村民继转换为城镇户口之后,又成为了企业股东,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还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花李村还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了以丝绸之路为基础、以关中民俗为依托、以生态田园为背景的商业区;以韩国冰草种植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区;以泾华学校、泾阳职业中专为基础的文化教育区;以锦绣花李为核心的生态居住区等配套产业,解决村民转居民后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针对就业,泾河新城管委会联合泾阳县政府,先后对5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了保洁、保安、家政、刺绣、汽车维修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如今300多人拿到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以后咱既是公司股东又是公司员工,每年还会有分红,再也不用为生活担心了。”25岁的村民李笑笑高兴地说。
一个村的成功多个村的榜样
在花李村村民赵平选眼里,各级部门为村民办实事,让大家看到了前景。赵平选说:“村委会先后召开了七、八次村民大会,对于拆迁后怎么补偿,安置小区的规划,户型设计是否合理,以后的就业等问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只要你觉得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只要合理,就会及时接纳和修改。”
所有的努力,让村民享受到实惠,让集体驶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也让花李村为其他村子树立了榜样。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花李村城乡统筹改造是泾河新城城乡一体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第一个先行试点区域,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目前,泾河新城和泾阳县联合,引导瑞宁村成立了苗木种植养护合作社;引导崇文村、虎杨村成立了集体股份制公司;崇文重点镇和泾干镇花李村农民的市民化试点工作已全部完成。
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西咸新区发展集团总经理、泾河新城管委会主任李益民告诉华商报记者:“按照‘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建设总体要求,我们坚持把村庄拆迁改造与无形改造相结合,以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结合各村组经济现状与产业基础,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村组积极成立各类股份制公司,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在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付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