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摘要 : 即便在国外已经实行走班制的国家,它也只是部分学校的选择。而走班制的实行,归根结底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特长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之上。

走班制打破班级管理教学模式 更符合学生个性需求

走班制打破班级管理教学模式 更符合学生个性需求

  朱昌俊(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即便在国外已经实行走班制的国家,它也只是部分学校的选择;而走班制的实行,归根结底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特长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之上。

  教育部12月16日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另加3门任选科目的考试成绩。对此不少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12月21日《新文化报》)

  所谓“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简而言之,就是打破了以往班级管理的教学模式,更加充分地照应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与特长。

  好处显而易见,那么是否将目前的班级管理模式统一调整为无班级管理的“走班制”即可?答案显然不会如此简单。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模式的讨论正诞生于此次高考制度的多元化改革背景之下。言下之意,走班制的制度初衷,若不能被更加多元化的高考制度与学生评价机制所吸收,那么其效果就已然存疑。而在评价浙江高中实施走班制的成效时,其中一个重要视角仍在于,“期末考试中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高于传统班级学生的平均分10分”。显然,若评判走班制的效果,仍就停留在“唯分数”论上,无论如何,都只能是狭隘的。

  走班制的最大特色,就是更加契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与特点,以实现“因材施教”。落脚于这一初衷,走班制必然要对接的是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而走班制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也必然要回归到对于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之上。譬如,走班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的培育,若仍仅看文化课的成绩,是否能够科学的反映,就值得怀疑。

  认识到上述的必要条件,就不难明白,纵使初衷良好,走班制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要防止一些地方匆匆“上马”。如果不顾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家长的意愿而实行统一推进,更可能与初衷背道而驰。即便在国外已经实行走班制的国家,它也只是部分学校的选择;而走班制的实行,归根结底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特长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之上。譬如有的学生更倾向于传统的固定班级学习模式,有的学生就表现出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都需要兼顾,不能厚此薄彼。

  就我们现阶段的教育现实而言,走班制只是提供了一种更为契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可能选择。若仅仅只是从一种改革“噱头”和新潮的层面来理解走班制,并予以统一推进,则很可能“揠苗助长”,好心办成坏事。因此,落实走班制,也请“因材施教”,且“走”且慎重。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上一篇: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 入选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