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官员的话语生产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1-20 14:1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官员的话语生产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近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登了一些此前通过人民日报微博向网友征集的“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毫无争议地登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圆满完成、正确领导、大力支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政治高度”等也位列其中。

  哲学说,思路寓于言路之中。一种清新、朴素、简短的语言风格,多半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表达模式。毫不夸张地说,官员们的话语生产能力反映了他们对社会脉动的把握能力,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剖析能力。一位官员如若官话套话连篇,折射的既是他个人大脑的废弛,也表明他所处的机构在行政上的空耗。反之,一次社会变革,特别是由政府推导的社会变革,其前奏也必定是官员话语生产能力的松绑与释放。

  既然如此,何以如今的官员还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不接地气是一个原因,有所顾虑也是一个原因,而从语言的生成方式上说,体制的僵化固化、官员凡讲话皆由他人代拟讲稿进而形成路径依赖或许是个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正是官员所握有的话语权加上体制禁锢扼杀了他们原本具有的话语生产能力。

  官话套话空话遭人厌,更遭人厌的是官员因为握有话语权而生出的懒惰与傲慢。生动的话语,来自真切的思考,官员不说官话套话空话,不妨从拒绝下属代拟讲话稿开始。(杨健1月14日《东方早报》)

  在“滑坡带”上构筑公众信任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好几天了,关于事故原因仍是议论纷纷。虽然当地组成的专家组已经作出结论,但很多人对此仍有疑义。

  对于专家作出的客观调查结果,公众和媒体理应予以尊重。那种逢事必疑、遇结论就反对的态度,并非理性。但是对于公众有理有据的质疑和追问,决不能轻易斥之为轻率,置之不理。更进一步看,专家调查结果遭遇的“信任滑坡”,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

  公信力是易碎品,如何有力呵护,促其健康生长,不仅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挑战,也是各级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多一点科学客观,多一点公开透明,多一点耐心细致,哪怕事情再急压力再大难度再高,哪怕遭遇再多不理解和委屈,也是值得的。这样,我们就能以自己的努力,在“滑坡带”上构筑起公众的信任。(鲁云1月17日《人民日报》)

  如何预防县市财政的风险?

  近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县级政府可自主安排的支出仅为22.77%,另外的77.23%主要用于为满足国家对农业、教育、科研等法定支出,而很多地方通过增加卖地、罚没等非税收入应付刚性支出,使县市级财政性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高达60.45%。

  正所谓郡县稳则天下安,当前县市财政收支失衡的敞口风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同时,为超过全国80%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县市政府,其财政收支缺口无疑将使公共服务均等知易行难。如以肺癌等20种疾病最高可报销90%为例,在县市财政收支失衡和债务高企下,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当前,要缓解县市财政收支困局,亟须推进财事权匹配的分税制改革。在全国实行清费正税改革,即中央财政主要以增值税、关税等为主,省级以所得税等为主,而县市级以营业税及财产税为主;同时,清理附加在各类税种上的行政费用,避免税外加费令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二次付费问题。其次,缓解县市财政困境,还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行权边界,摒弃政府直接参与投资项目,推进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化。当前,一些县市财政收支失衡与公共服务缺位等风险叠加,同政府财政支出不合理呈正向关联。

  只要很多大型项目政府投资一直持续不断,这些县市的财政收支缺口就会长期存在,因为建设型财政不仅意味着地方政府参与了一场本不应参与的无止境投资长跑,而且会激励地方不断突破参与经济建设的底线和边界,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占。

  部分县市财政困境,既是地方财政收支的失衡,又是政府职能的不到位、缺位和越位。因此,缓解县市财政困境,需在加大财政预算收支改革的同时,重新厘定政府职能,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