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辆陕汽250型重型军车,后来在原子弹试验场“献身”
今年国庆大阅兵已经是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第三次接受共和国国庆大检阅。
50周年庆典组成4个方阵
1984年国庆35周年,陕汽军车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以30多辆车组成两个方阵,载着导弹、牵引着重炮,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
1999年国庆50周年,陕汽的军车再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在这次盛大的阅兵式行列里,陕汽生产的SX2150和SX2190两个系列68辆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组成了四个方阵,占到了全部受阅军车方阵的三分之一,牵引着40管火箭炮、“国防卫士”、“红旗七”导弹等各式先进武器,威风凛凛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除了四个方阵的受阅军车之外,还有一些参加仪式的彩车也是由陕汽提供底盘,加上各种特殊装备车辆,陕汽共有78辆产品车参加了50周年国庆的阅兵活动。
辛勤汗水生产国庆受阅车
当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庆典的指令下达后,陕汽职工们憋足了劲,以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生产军车,为共和国再添风采。
各承制零部件生产的单位严格落实工作,质量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对零部件制造过程进行逐工序严密监控,技术评审人员随后又步步把关,大到总成,小到每一个工序,都做到严格评审,绝不允许一个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每一个零件直至每一颗螺钉都在工人干一步测一步、干一件量一件的一丝不苟的劳动下完成。
总保障车 隐蔽处理故障车辆
高品质的军车制造出来了,还必须保证阅兵时的高品质表现。为了给部队练兵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陕汽从下属各单位抽调了技术水平高、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服务保障小分队进驻阅兵村。他们一进村就对所有陕汽军车进行了检查保养,经常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工作。
北京的七八月份,天气非常炎热,车底温度达到了60多摄氏度,还要钻进去更换零件,大夏天训练场杂草多,蚊子也多,一叮一个大包。许多人因此而病倒了,但陕汽的服务人员仍然坚持着,从来没有人叫苦叫累,实现了一流的保障服务。
还有隐藏在“角落”的阅兵总保障车,这辆车是整个阅兵式的总保障车,在国庆庆典中,如果有任何一辆庆典中的车辆发生意外,总保障车很快就从隐蔽处“蹿”出,在第一时间内将故障车辆拖走。
正是靠着这些“幕后”强大的“背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会更加精彩辉煌! 本报记者 何杰(本文感谢陕汽大力支持)
第一辆军车献身原子弹试验场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央提出了建设“三线”的方针,一大批“三线”厂应运而生,陕汽即是众多厂家之一。
1968年2月,陕汽在地处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下的麦李西沟诞生。
当时,国产汽车品种不多,中型的只有“CA-30”一种,而重型越野车,特别是军用重型越野车尚属空白,完全依赖进口。但由于当时装备部队的车辆型号复杂,即使是比较先进的法国“戴高乐”也难以适应我国的气候和路况,一旦遇上泥泞路便进退不能,并且这种车与我军使用的火炮不匹配,车的牵引钩与火炮的牵引环不一致,动辄脱落,非常危险。“自行设计制造五吨越野军车”的使命便应运而生。
1968年6月,陕汽军车设计组开始奔波于各地,调查部队装备情况。当年12月30日,第一辆陕汽250样车下线。150天制造出重型军车,不少人怀疑它的性能:是不是“银样镴枪头”呀?
1969年初,总后勤部将样车交与解放军某部实验,将样车与法国的吉比西8MT和苏制乌拉尔375进行了对比试验。项目有爬坡、涉水、铰盘自救与互救、山路行驶、泥地行驶、沙滩行驶、夜间行驶、战术演习等。结果显示,陕汽样车大部分零部件的性能超过了吉比西和乌拉尔。
四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至今仍然关心着那辆样车的归宿:“当年的第一辆陕汽军车还在吗?”
很少有人知道,第一辆陕汽军车最终献身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场。本报记者 何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