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缑建晨说在老家举办婚礼是感谢曾经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昨日,他与女友在老家举办婚礼,感谢曾经资助并一直关心他的好心人。
“缑建晨结婚啦,这孩子真有出息,还不忘本!”昨日,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办南张村缑东组的乡亲们赶来缑家祝贺。缑建晨之所以选择在老家办婚礼,他在考虑节俭之外,也想感谢曾资助并长期关心他的好心人。
曾经大学学费无着落却免费给村里娃补课
2003年7月,19岁的缑建晨以591分的优异成绩从西安市86中自强班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工业工程专业。然而,数千元的学费却成为全家人心中的一块石头。缑建晨本想在家里办个补课班挣点学费,但看到那些和他的家境相差无几却又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他改变了主意:免费为孩子们补课。
获悉此事后,《华商报》记者前往缑建晨家中采访:两间破旧的土坯房还是在他出生时盖的,家里平时烧火做饭只用包谷秆,雨天才会用蜂窝煤;河滩地没有什么收成,母亲平日卖羊奶一天能赚1元钱,偏偏父亲又患上结肠炎。为筹学费,家人四处借钱加上卖粮食才凑了2000余元。随后,《华商报》以《考上交大学费没着落自强生却免费教村里娃》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社会各界好心人士和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承包”了缑建晨大学本科4年的学费。
去年9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缑建晨应聘到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
在热心人帮助下成长永远不会忘记好心人
昨日清晨6时许,缑建晨便从家中出发去接新娘。新娘叫张璐,户县渭丰乡人,是他在高中时的同学。“那时候,我俩就关系很好,但也仅限于朋友关系,”当着乡亲们的面讲他和新娘的经历,缑建晨红着脸笑了,“后来都在西安上大学就成了男女朋友,现在工作也都在北京。”
缑建晨的母亲赵艳芳高兴地说:“要是当年没有那么多好心人帮晨晨,他哪里会有今天?”赵艳芳说,自从学费的大问题解决后,“我和他爸就安心在家里务农,家里没钱但人活得舒心。”
下午1时许,新娘接到家门口,可就是不下车,要新郎说出两个承诺。害羞不过的缑建晨只回答了一句“我爱你”就将新娘从车里抱出来。
缑建晨说,选择在老家举办婚礼,一是因为亲人都在老家,还有一个原因是曾经帮助他和家人的好心人也在陕西。“尽管多年来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但我总觉得无法回报,今天能让他们见证我人生最幸福的一刻,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我正在他们的帮助下成长着,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昨日,曾资助并一直关心缑建晨的原华商报社副总编辑、现华商晨报社总编辑许丽女士,专程从沈阳赶来祝贺,一对新人用三鞠躬致谢。
看着这对幸福朴实的新人,许丽总编说,缑建晨不仅仅是华商报人当年关注和帮助的对象之一,这么多年来华商报人一直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当年这个年轻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如今他们选择在老家举办,这种不忘本的精神也让我感动,这种精神也值得当今许多年轻人学习……”本报记者 李小博 程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