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启彩代表在汉中代表团分组会议上发言
华商网讯(两会报道组) 陕南搬迁如何保证新址不再受到灾害侵袭?拆迁征地如何进行?资金从哪里来?备受关注的陕南280万避灾和贫困人口搬迁是2011年陕西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1月18日下午,省人大代表、来自镇巴县的杨启彩女士在接受华商网记者采访时,亦对此发表看法。
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暴雨洪灾给我省南部多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洪灾造成我省近500万人受灾,数百人死亡或失踪。随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对居住在深山半坡和滑坡点的60万户、200多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彻底解决陕南地质灾害问题。从2011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市县安排2亿元用于移民搬迁,争取5年见效。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避灾扶贫搬迁已赫然列入陕西省“十二五”主要任务。秦巴山区、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整体搬迁工程,十年搬迁避灾和贫困人口将达到280万,扶贫工作重心由县向乡村转变。
1月18日下午,省人大代表、来自镇巴县的杨启彩在接受华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陕南搬迁面临着多重困难。首先是迁移地的选址问题。受地形制约,陕南地区很难选出一个既广阔又绝对安全的区域,只能通过专家评估及历史经验进行选择。而一旦选址不慎出现问题,即使耗费再大的人力物力,依旧无法避免再次受到灾害侵袭的可能性。
其次是迁移地的征地问题。为避灾而要进行搬迁的群众有200多万,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200多万人需要安家落户,所需要的土地不可能平白得来,搬迁的征地工作目前较为棘手。
再者是搬迁所产生的资金问题。作为搬迁户,最关心也最担心的还是建房的费用。按照目前的政策,国家只给每户受灾群众补贴一两万元的资金,实际算下来这笔补贴不足群众需求的三分之一。受灾群众的财产在灾害中都遭受了不小损失,有些受灾严重地区的群众,更是将家产损失殆尽;还有些群众,灾害过后负债盖起新房。搬迁令一出,资金问题该如何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真切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杨启彩说,省上制定陕南搬迁的政策,从长远看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短期内确确实实存在着困难,希望能有进一步的政策扶持,早日顺利完成搬迁工作,让群众过上安全的、安稳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