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传播学博士张志安演讲
华商网讯 6月3日上午,由华商网主办的“微博时代的网络形象塑造及危机公关管理论坛”在西安开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志安博士做了题为《微博舆情及运营沟通策略》的主题演讲。张志安认为不能只是把微博当成工具和媒体,微博本质上就是社会,一个真实的互联网社会。
张志安:非常高兴有一个机会来跟各位陕西的领导、干部做这样一个汇报、交流,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微博舆情与运营沟通策略》。华商网办这样的论坛非常好,地方政府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危机公关的,腾讯、新浪这样的综合门户平台,有非常大的传播效应,华商网这样的本地门户、区域门户,也是非常重要的微博平台,政府部门在运营微博时跟区域门户更容易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也更有利于微博的管理运营。
张志安:网上有一段话被传得很多,说你的粉丝超过100,就是内刊,超过1万就像一个杂志,超过100万,就是一个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一个电视台。现在“自媒体”时代在微博的带动下真正的到来了。因为微博可以发视频,视频可以不断地被反复的看,这种情绪的激发跟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不一样的。最近传播影响最大的就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经理,他从烟酒公司买茅台的发票被传到网站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快就出现一个TMV《我为祖国喝茅台》,大家在网上围观,本来一部分老百姓对价格垄断就有不满情绪,看了这个视频就更具有批判情绪。
张志安:大家可以看出,一个公共事件被围观的背后,实际上是普通百姓的真实民意或者情绪。微博是病毒式、裂变式的传播媒体,可以让信息不断地被传播。一方面,我们看到商业网站微博用户量不断的发展,但同时监管也在不断的强化。站在政府官员的角度来说,你们应该不要害怕,其实,微博运营商在吸引和鼓励政府部门开微博的时候,都有配套的监管机制,让大家不要太恐惧。
张志安:比如,从来没有一种这样的监管方式,当你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当你觉得你发这个帖子很好,结果发了5分钟,没有人踩你,你问所有的人,他们告诉你,我们没有看到,这就是“奇妙”的监管:你发了一个帖子,全世界其他人都看不到,只有你可以看。那么,微博有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和功能?一、传播方式:信息的碎片化。开设微博的时候,千万只要指望它是我们政府的门户,你只能把你几千字的公文,当中最精彩的一小段摘录出来,而且要换成老百姓能够接受、通俗易懂的文字,你把这边当成非常生动、通俗、口语化的传播渠道,传统是碎片化的,无法要求在微博的传播是非常严谨的,移动互联网,微博是代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
张志安:二、传播效果:裂变式的、病毒式。三、社会功能:传播+社交+动员。twitter在美国更多的是社交功能,微博在中国不一样,很多网友把微博作为批评政府,表达不满的载体,两者从技术上看尽管是相似的,但是传播功能不一样。中国微博除了信息传播的功能,更强的是社会动员的功能,不仅可以影响在网上的围观行为,还可以影响在网下的围观行动。
张志安:为什么?微博和其他技术都不一样,有一张图上面讲使用这个工具频率高不高,右边讲这个工具使用频率高不高,电子邮件使用频率又低,又不公开,我们上一代的博客,博客尽管是公开的,但是它的互动性不够高,然后使用频率不够高,因为毕竟要写500字、1000字,写得很累。微博一天可以写上几百条,微博是使用频率又高、又公开,而且又可以互动的,微博是这几类媒体中,功能和效果是最为强大的,千万不要把只是微博当成一个工具和媒体了,这样就太狭隘了,微博是一个互联网社会。微博不仅仅是工具,因为它是社会本身,是一个真实的网络社会,我们要更重视应用它。
张志安:我想举一个案例,在广州亚运会召开前期,番禺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这个项目经过了环评,但缺少一个重要程序,就是没有和老百姓的沟通,没有取得老百姓的同意,政府要上一个项目也会遭到抵制。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在小区里面发传单,给领导打电话,在国内网站发贴很快被删除。之后,大家开始在twitter上讨论这个事情,然后有人拿到一个名单,一个村庄上了一个垃圾焚烧厂,癌症上升地很快,大家在网上炸开锅了。如果一起上街可能会比较麻烦,但过几天正好是环保局领导的接待日,大家一起去,带上横幅“反对建垃圾焚烧 ”。就这样,网上一号召,那天最多去了1000多人,把广东环保局就给围住了,一个社会运动就这么发起了,twitter的强大就在这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