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议,如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6月30日《山西晚报》)
在政府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全国人大的积极参与又
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 “篱笆墙”。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的印象是,经过严厉治理,不但不见减少,而且似乎是越治越多。原因之一就在于,食品安全没有纳入到“国家安全”,没有提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没有跟上食品工业发展和问题食品发生的步伐,自然而然对地方政府缺少约束力,对问题企业缺乏威慑力。
一旦把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在执法层面上,就不再仅仅是质检、卫生等部门来执法,公安、司法机关要更多地介入食品安全事件。无疑,这样才能大大加强对食品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维护人大新提出的“食品安全权”。
更为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意味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战略;食品标准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以行业利益、企业利益为重。不久前,牛奶行业标准的争论中,有一种声音就是明显在维护行业利益、奶农利益。当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为行业利益、企业利益说话的某些人就该闭嘴了。
此外,人大建议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考核,也击中了问题要害。据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已经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不过执行的关键在于,加大政绩考核比重之外,更要“刑上官员”。冯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