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时,闪电的温度高达6000℃至10000℃。住宅小区如果不注意防雷,雷电造成的危害将会非常严重。
根据西安市气象局预报,西安近期出现雷阵雨的可能性较大。近日,记者在西安一些小区调查发现,西安的住宅小区防雷设施存在隐患,防雷安全工作令人担忧。
防雷设施隐患随处可见
记者在一些住宅小区里发现,有的楼房顶部用钢筋构筑的避雷带断开,有的锈蚀、支架脱落,有的在避雷用的钢筋支架上附着入户的网线、电话线等金属线缆,有的业主还在楼顶自行盖起棚房。最为常见的是,不少小区的楼顶架设着太阳能集热器和天线,很容易造成雷击危险。记者从省防雷中心了解到,西安7月至9月为雷电高发期,预计闪电次数会更多。今年以来我省已发生3起雷击事故。
省防雷中心原总工程师杜建忠称,在防雷工作中,很多地方出现过因太阳能集热器引发的雷击事故;“外面打雷,太阳能集热器引雷入室,在雷电高压下,住宅内正在淋浴的人应声而死”。
86个小区中68个有问题
“雷电来势迅猛,时间是零点零几秒,比地震时间还短,一旦发生雷击事故,跑都跑不及。”昨日,杜建忠介绍,西安目前有接近一半的住宅小区没有接受过防雷安全检测,很多小区有安全隐患。
2009年5月至去年2月,省防雷中心出动了30余名技术人员,对86个尚未接受过防雷检测的小区进行调查,发现有68个小区都存在防雷隐患,省防雷中心已要求这些小区的物业进行防雷设施整改;“目前来看,西安住宅小区的防雷检测工作进展不大,雷电安全隐患仍有很多。”
据悉,因防雷设施安装不科学,2007年6月,西安交大医学院家属院曾有一栋楼出现雷击事故,楼顶一角被雷电击坏,住户惊恐不已。
检查难,物业不配合
杜建忠分析,目前对住宅小区的检查比较困难,很多物业公司和业主不配合,难以上到楼顶进行防雷安全检查;有些在楼顶自行搭建棚屋的业主,更是对防雷检查人员避之不及。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不少小区的物业管理层对防雷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拒绝防雷电安全定期检测,致使雷灾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改;住宅小区建设时,个别建筑物防雷装置存在设计、施工缺陷;小区物业员工对防雷装置及其重要作用了解不够,致使日常维修、维护楼房时,避雷装置受到损坏,并且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修复。
杜建忠指出,相关物业收费政策规定尚不明确,住宅小区防雷装置安全定期检测费和整改费用得不到落实。
“国务院第412号令第377条规定,新建建筑物的防雷图纸,应进行专项的审核验收。”杜建忠表示,西安市政府也曾出台文件,要求防雷装置应实行定期检测,每年检测一次,但执行得不好。本报记者 王晓亮
防雷避险应注意什么
1.严禁在楼顶私搭乱建高于避雷装置 (避雷针或避雷带)的棚、屋、亭等。
2.严禁在楼顶防雷装置上附着任何线缆(如供电、电话、网络、天线、晾衣绳等金属线)。
3.严禁在高层建筑物上架设太阳能热水器或私设天线等金属物。
4.雷鸣电闪时,不要在楼顶、阳台逗留,应及时进入室内。
5.在室内,应关闭门窗,并离开金属门窗和金属管道。
6.打雷时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有线电话、收音机等,建议拔掉电源线插头和信号线;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7.雷雨天时,如果你正在室外,应迅速进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在汽车里躲避雷雨。
8.在野外如果突遇雷雨天气,又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就近找一较低的地方,双脚并拢,手放膝下,身向前屈,蹲得越低越好。
9.不要靠近大树、电线杆、烟囱、塔吊等高耸、孤立的物体,也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简易建筑物。
10.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铁锨、竹竿等长形物品扛在肩上。
11.雷雨天切勿在室外游泳、划船、垂钓,应尽快离开水面。
12.打雷时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切忌狂奔。
13.万一遭受雷害,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拨打“120”电话,同时为其做抢救处理,如人工呼吸和心脏起搏按摩。
14.雷击时的电流热效应可引起电灼伤,使人体碳化成焦状。如果遭受雷击后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立即扑灭火焰。
15.雷击可能致人出现“假死”现象,在救护工作中一定要有耐心,不轻易放弃。
发现防雷隐患可找专家咨询
目前,省防雷中心原总工程师杜建忠虽已退休,但被省防雷中心返聘,仍在省防雷中心工作。杜建忠说,如果居民发现自己居住的小区存在防雷安全隐患,欢迎拨打电话进行咨询,“我愿意开展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和防雷减灾法制宣传。”
省防雷中心咨询热线:(029)81619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