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有个曙光防灾教育公园,是用来地震应急避难的,但从2007年前后开始,管理方就与多家公司达成协议,在绿地、公园里陆续建起了网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高档餐厅(会所),获取不菲的租金。公园所在的海淀区曙光街道办副主任曹建华称,曙光防灾教育公园是探索“以绿养绿”模式的一次尝试。(7月3日《京华时报》)
既然你们说是养绿,那就拿出证据来,这样至少会给人们制造一个他们确实是在做公益,而不是趁机在捞取利益。可惜,他们只是承诺以后不会扩大经营范围,丝毫没有公开这些钱到底用在何处的打算。那就由不得别人怀疑他们将公益变成了效益。
有人联想到了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建会所,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不同之处,无论是故宫还是承德避暑山庄,他们是有门票之类收入的。换句话说,他们有养活自己的路子。比较而言,防灾教育公园,为周围居民提供避难场所,而且公园又是免费进入,其公益性味道更浓一些。
但这么好的一块地皮,其潜在的巨大利益,显然让那些做公益的人有些不甘心,耐不住寂寞。于是,他们出卖了公益,换来了租金,还美其名曰以绿养绿。
之前,重庆一家烈士陵园为了每年8000元的承包费,竟然将陵园租出去当了麻将社。钱多少不说,他们的社会责任何在呢?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孩子们来到烈士陵园参观,看到的不是庄严肃穆,而是麻将声声时,这样的教育将会带来怎么样的负面效果有想过吗?
公益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承担某种社会责任。我能够理解设防灾教育公园的忧患意识,但既然要做公益,既然要为未来做长远规划,那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因为暂时没有灾难就麻痹了神经,谁都无法预测未来,而一旦灾难来临时,就算能够回购其公益属性,也买不回丢失的社会责任。 傅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