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不专业的不敢救!救伤了人谁担责?
《指南》治得了伤,却无法治心。在扶与不扶之间,除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外,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让好人做好事不会蒙冤的社会道德环境和法律保障。
本身无错的《指南》,此时发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家对社会道德缺失和人情冷漠不满的“发泄”口。有网友提出,《指南》中专业的急救技术,以后会不会成为不救人的借口和理由?
网友“张军瑜”在其博文中写到,要想做好事扶起来还真需要不少的专业医护知识,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打120求救帮忙。 “风险越来越大,开始法官说你扶起来就是你撞倒的……现在卫生部又说本来没大事,你扶完了把伤情搞重了。我们想象不到,当这个《指南》广泛传播的时候,和彭宇案的法律影响一样,还有多少人能够大胆放心地去扶起跌倒街头的老太太? ”
而网友soulsfirer看完《指南》的感觉是,“一句话,非专业人士远离,否则后果自负! ”他倡议卫生部就如何正确扶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教育活动,“要不民众很容易好心办了坏事,还得不到任何保护。 ”
除了扶不扶的技术担忧,网友更担心扶起后的法律纠纷。如果因为扶起的技术差错导致病情加重,做好事是否也要担责?
“如果他不是医生,采用不正当的方法救死了人,他用不用承担责任才是民众关心的问题! ”网友“扫寺僧”提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网友“采采卷耳”很现实地考虑到,如果施救方法与指南不符,造成严重后果,那些被扶者会不会把这个指南作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现在不是技术问题,是法律‘撞伤’了道德。 ”
网友heatweb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原来只有一个扶不扶的问题,现在还闹出个扶得科学不科学的问题。 ”“以前是不敢救,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救了。”网友感觉,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打120或110。
网言
@每日经济新闻:搀扶老年人真是一门学问……建议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开设一门课程:《老年人搀扶学》。嗯,最好能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很多年后,当我们的孩子读大学时,他们可能要参加“搀扶老人四六级考试”,校规中还可能有这么一条:如果在校期间,未获得“搀扶老年人四级证书”,将不能领取学位证……
@邪恶的小小正太:《指南》第一条,100米内遇见,须转头就跑,跑向有监控的地方;第二条,50米内遇见,可直接让他人用手机给自己拍照保留证据;第三条,30米内或更近遇见,建议大喊,快来帮忙啊,摆脱第一嫌疑人的状况。
@开到荼靡1012:上街买菜,不小心摔倒在地。一群人围了过来,开始对照我探讨研究《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我意识渐渐模糊,他们还没出结果。一老太太伸手把我扶起,我连忙说谢谢,却发现是多年前去世的老伴儿。她说:“你已经去了,咱走吧。 ”我回头,身体还趴在那儿。
调查
三成网友觉得没事找事
截至昨天下午4点,新博相关评论已过3万。
据调查,卫生部出台《指南》后,你会扶老人吗? 43%的网友选择不会扶,《指南》又不是帮扶者的法律保障,19%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但是和《指南》无关,而38%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博友“海子”说,真是奇闻,扶人也有技术指南了。以后就应该开始资格证考试,持证上岗才被允许在外hold跌倒的老人,否则老人将起诉无证人员。
而“大菜”说,对如何处置跌倒老人提出若干救助措施,卫生部这一举动显得很不合时宜,因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实并非救助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公德问题,是法律的公平公正问题,卫生部根本回答不了为什么会出现彭宇、许云鹤、殷红彬等好心人遇到的尴尬问题。
而“红闪闪”说,道德出现危机,出台100个技术指南也难以去弥补。
而据调查显示,33%的网友认为《指南》毫无用处,67%的网友认为有一定作用,但不很明显,认为很有必要的为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