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sw.cn 来源:
人民网-法治频道 2011-10-26 21:1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 ’到 10658000 定制,3 元/月!
在中国,城管绝对是负面形象的代言人。曾有个笑话讲道:“一妇女包被抢,高喊‘抢劫啦,抓贼呀!’众人视而不见。她灵机一动喊道‘城管打人啦!’顿时路人蜂拥而上,揪住那人,拳打脚踢。”老百姓眼中城管是何地位,在此可见一斑。
Above the Law? China's Bully Law-Enforcement Officers(凌驾于法律之上?中国暴力执法者)——这是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一篇描写中国城管暴力执法的文章标题。类似的文章,在国内的各大媒体并不鲜见,几乎每周都会有关于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
在百度上搜索“城管打人”关键词,会有210多万个检索结果,囊括文字、图片和视频。在新浪微博,仅九月份就有近八万多条“城管打人”的微博转发,平均每天2000多条。只看这些内容,或许会让人以为,城管队员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打人。
媒体眼中的城管 负面形象为主
“城管的设立初衷是更好地为城市和社会服务,但现实中,普通民众对于城管的印象却与此迥异,这与城管定位不准确、管理混乱以及现实执法不当密切相关,但也与大众媒介对其建构的媒介形象及其对受众影响有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沈阳教授表示。
今年5月,沈阳主编的《中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出炉。报告选取的2010年与城管相关的180条新闻中,负面报道占44.2%,正面报道和中立报道则分别为32.6% 、22.7%。而根据报告的分析,城管的负面新闻更容易被网络媒体转载,其相关报道量达 696 条,占总相关报道量的 40.16%,多于正面和中立新闻的26.6%、33.24%。其中,与暴力相关的新闻是城管负面新闻的主要来源,占负面新闻的65%。
在报告中选取了十二家国外主流媒体,包括BBC、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国际媒体,发现有九家关注过中国城管。从2008 年到 2010 年合计27 条相关报道中,24条是对城管负面新闻的报道。可见城管也是以负面形象走进国际视野的。
国外媒体之所以开始关注中国城管,与两件暴力致死事件相关:2006 年北京小贩崔英杰刺死城管李志强、2008 年魏文华拍摄天门市城管暴力执法被殴致死。对于这两起事件,特别是魏文华事件,外国主流媒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而在2009年,“城管打人要不见血”的“城管手册事件”曝光后,“chengguan”成为不少外媒报道的热门词,作为新的中文英语也为国人所知。
城管的网络形象 “暴力执法者”
谈到城管的网络形象,不得不从微博说起。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城管”,相关讯息达580万条以上,搜索热词包括“城管打人”、“城管挡不住”、“城管威武”、“钉子户大战城管”等负面内容。对此,《中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分析,互联网上对城管的情绪性评价来自多方,包括普通网民、媒体、官方机构等,而在微博中,对城管的情绪则主要来自“草根”,可见普通网民对城管“难有好感”。
腾讯网的一项“你如何看待中国城管”调查中,更是使用了“一群暴力狂 没人性的家伙”、“执行工具 体制的牺牲者”等选项,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人选择了这两个选项。认为城管是“一群暴力狂 没人性的家伙”的腾讯网友接近60%。
网上恶搞城管也成了一道“风景线”,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用的段子一样,网友恶搞的手法多种多样。《中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调查认为:网友主要手段是通过对游戏、照片的移植、拼凑和修改,或以调侃、嘲讽或是游戏的心态恶搞关于城管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了“再创造”,逐步将城管纯化为一个负面的“暴力执法者”形象。
编辑:陈晨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