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蒲森贵(下)走进旬阳县公安局自首本报记者 李小博 摄
清网行动年底决战
“我要自首,希望记者能给我做个见证……”,近日,本报热线接到这样两个电话。11年前,电话中的两名男子涉嫌不同命案潜逃,得知公安部“清网行动”对自首人员有政策上的照顾,顶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他们决定选择同一个方式——投案自首,他们一个来到本报一楼大厅,一个找到本报安康记者站记者,请求帮忙见证。
今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10月,公安部要求将原计划明年上半年的决战任务提到今年年底,全力缉捕在逃疑犯。
“清网行动”追逃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公安部门积极响应,追逃的数量、效率有大的飞跃。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追逃“清网行动”后的第一个月,就有9000多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
自首量刑
由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公安厅2011年8月19日联合发布的 《关于敦促在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第六条明确规定,在本通告规定期限内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将根据自首情节在案件移送起诉时一并提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建议和意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犯罪情节轻微、悔罪表现明显,损害赔偿到位,符合不起诉或者缓刑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宣告缓刑。通告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30日前。
提起外号叫“眼镜”的何言红,在旬阳县川籍厨师里还是叫得响的;但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字蒲森贵(见到记者时,他自称蒲生贵,后警方确认其名为蒲森贵),却没有人知道。11年前,蒲森贵在四川射洪县杀人后潜逃,改名换姓并学了厨师的手艺,随后落脚在旬阳县,一干就是8年。10月28日下午5时许,蒲森贵拨通了华商报社驻安康记者站的电话,“希望华商报的记者见证我去自首。”
电话中蒲生贵说,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关在逃犯罪人员自首后会量刑处理,“我认为这是一次机会。”蒲生贵说,他已经联系上了射洪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所长敬永平,“因为没有身份证,我没办法回去自首,只能让他们过来接我。”蒲生贵解释,如果他在回家途中被抓,就没有了自首的情节。
而当记者提出在安康警方也可以自首的时候,蒲生贵说,因为现在的老板对他不错,他已经给老板打招呼要干到月底。“等敬所长他们过来时我会通知你们。”
随后,记者联系了射洪警方,确认了这一信息。当晚,记者赶赴蒲生贵工作地旬阳,并于当晚约见其交谈,一开始蒲生贵还不愿意向旬阳当地警方自首。30日,在记者的多次劝说下,他同意在记者的陪同下向旬阳警方自首。
对话嫌疑人
10月28日
戴着眼镜的开朗男子
28日晚8时许,记者赶到旬阳县城,打电话给蒲生贵,希望能见一面。直到9时40分,记者见到了身穿黑色运动服、黑色牛仔裤、白色运动鞋、戴着眼镜的蒲生贵。走进宾馆房间,蒲生贵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坐下,从兜里掏出10块钱的香烟,点了一支。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排斥和提防。
记者:咱们聊聊。
蒲生贵:我具体什么时候从家里出来已经记不清了,是1999年还是2000年,唉,不记得了。反正是感觉时间太长了,人也太累了,想安稳了。
具体是哪一天我也记不得了,那时候天气不凉也不热,大概穿着长袖衫子的样子。只记得那一天从早上就开始喝酒,好多的场子,一直喝到晚上。那天彻底喝大喽,晚上去了舞厅,结果就出事了。
记者:当时因为什么?
蒲生贵:好像是争舞伴,那个人我们也不认识,一打起来就乱了,那天实在喝得太大了。等到他倒下了,我们全跑光了。(提高了声音)跑出去我的酒就醒了,看到胳膊上全是血,就赶紧跑到一家理发店洗了。
记者:那你是怎么知道对方的情况的?
蒲生贵:当天晚上12点多,我就知道他死了,是别人告诉我的。那时候啥子都不懂,就想着赶紧逃跑。
记者:你们当时身上带着东西吗?
蒲生贵:这个就不要问了,等到敬所长他们来了我再说。(蒲生贵看起来很介意,他用力地摆了摆手,当看到记者拍照时,他显得有点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