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杀了小孩”
"“你多次说过,孩子生出来,是个脑瘫。那你让他自然夭折了,我可能就痛苦一阵子。”"
当护士告知陈立“停止抢救小孩”的想法时,罗军的第一反应是“错愕”:“孩子还没放弃,家长就先投降了。”随后他将陈立的想法视作荒唐:“孩子已经活了,如果我再把孩子的气管拔掉,那等于我杀了这个孩子。”
护士抱着孩子走出手术室,准备转往新生儿病房继续治疗。走廊外,陈立看见了让他同样错愕的一幕:“小孩活生生地出来了。”陈立回忆,那时他一下呆住了,“只能接受现实”。
因严重缺氧而导致的脑瘫,并不能立刻被发现并确诊,甚至需要观察数周乃至更长时间。这让这位父亲在随后十余天里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中,每一天都会找到罗军及儿童医生,问:“我儿子的大脑有没有问题?”
其后五天,陈立共见了两次儿子。第一次是做超声检查,他脱孩子的衣服时,孩子只“哇”地哭了一声,下一秒居然就睡觉了。他一下慌了:是不是脑瘫的表现?
第二次则是11月8日的核磁共振检测,看到“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陈立多日积累的情绪瞬间爆发,并最终导致了与罗军的冲突。
如今在家里,陈立觉得妻子也会同样整夜睡不着觉,甚至会偷偷地上网搜索“脑瘫儿治疗”、“福利院”的相关信息。在外地打工的岳母也赶来照顾小孩,不时的,老人也会拿个小铃铛,在儿子面前摇晃,看他的眼球会不会跟着转动。
陈立仍然觉得罗军“没医德”:“你多次说过,孩子生出来,是个脑瘫。那你让他自然夭折了,我可能就痛苦一阵子。过两年,我老婆休养好了,重新要一个健健康康的,全家人就不一样了。”
对此,罗军感到愤怒:“我只是在说‘可能性’,并没有下最终结论。倒是你这个父亲先判了孩子的死刑。”
按照深圳市规定,如果要放弃救治患有严重畸形缺陷等疾病的新生儿,必须有计划生育办公室的相关鉴定,或是深圳两家三甲医院的检查报告。
罗军后来上网,发觉一些人也在骂他:要“体谅陈立的难处”、“养活脑瘫不容易”、“长痛不如短痛”。
觉得“很委屈”的罗军,想到了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他问:“就像小悦悦一样,她已经被碾压,可能残疾了,那我还需要去救她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为何还要去唾弃那些路过的人见死不救?”
有一天,7岁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问罗军:“爸爸,你为什么欺负别人的爸爸?”罗军回答:“爸爸没有欺负他,爸爸是因为救了一个孩子,然后被别人的爸爸欺负。”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陈立、王静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