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社会的一步步到来,养老问题已经是摆在社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家庭能够在经济上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年轻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民革陕西省委员向本次政协会递交提案,建议我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以保障最广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为什么要发展居家养老?
与陕西收入消费水平相匹配。民革陕西省委于2010年、2011年先后六次就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养老模式进行了调研。经调研分析结果认为:陕西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低收入人群比例较大,只有居家养老这种相对最廉价的养老模式,才与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和收入消费水平相匹配,所以居家养老应是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目前,陕西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刻不容缓。
养老存在哪些问题?
居家养老投入不足。民革陕西省委调研认为,目前我省已开展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为民办性质,民政部门仅靠有限的福彩资金投入,少有财政支持,难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场所、房屋、设施、人员、技能培训等的资金投入需求。政府对居家养老事业的投入有限,而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有力政策支持,难涉入、难坚持。
破产企业职工无能力养老。陕西省境内集中了较多的军工、重工等大型企业,在企业重组改革中,有一大批企业破产或改制,当年的企业家属区条件老旧,居住着大量的离岗、退休职工,而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不可能提供养老服务资金和条件,他们也没有能力入住养老机构。政府提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居家养老服务,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空巢老人无人照料。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空巢老人数目的增加和养老难的问题,伴随留守儿童问题又被称为“留守老人问题”。新农保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可获取一定数额养老金,对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养老金或许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老人年龄大了,生活该由谁照料?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单位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在教育系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里,把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考核任务。对于大专院校来说,这一措施还可为学生提供尊师尊老传统教育及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的实践场所。
民革陕西省委初步估算,在这类社区居家开展养老服务,可受益人群约占我省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40%以上,而且有资金保障,易实施,示范性强。
政府投入建立非单位社区。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单位家属院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缺乏资金来源,因此需要政府投资引导建设。确立政府投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交给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模式,保证这类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及时建立和开展工作。
山区老人由政府和家属共同购买服务。民革陕西省委认为,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设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集中管理”和“分散追踪”服务结合,建立适合陕西农村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经济状况好、居住集中、老年人群多的农村社区,可开办集中设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站点。而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老年人居住地分散,由政府与其家属共同购买服务,服务人员采取“分散追踪服务”的方式完成工作。以较少的工作人员,服务较多的社区数目。
记者孙佳 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