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张彩凤发言。记者 张波 摄
“现在的孩子啥都不缺,就是缺乏锻炼。”昨天,省人大代表张彩凤在谈及当前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时,忧心忡忡。她建议,要提高孩子的素质,不光要学习文化知识,不光要有健强的体魄,更要让他们重视社会实践,应让中小学生深入部队工厂农村锻炼。
忧虑
独生子女成长问题多多
“现在有些孩子都上中学了,却连家务都不会做,自私懒惰,缺乏感恩之心,这样下去确实很令人担心。” 昨天,省人大代表张彩凤在谈及现在的素质教育时,感触颇深。作为中学校长的张彩凤,从事教育30多年,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学生们每天的变化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张彩凤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城市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以致许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家务,不爱劳动,娇生惯养。
原因
长期忽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张彩凤说,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产生根源是复杂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结果。过度重视学生分数,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或者一味强调安全,有意无意地限制甚至取消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外出郊游等集体活动。
建议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如何破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张彩凤代表建议,在抓素质教育时,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应该加强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要有计划有安排,避免因噎废食,防止以保证安全为借口限制和阻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政治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多到工厂、农村、部队、机关、商店、科技场馆、青少年宫、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地方参观学习,勤工俭学,体验生活,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记者赵辉 程慧
根据城市发展 调整学区划分
存在问题: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城市区域发生巨大变化,原有学区划分存在一些不够合理之处。比如一些新修的小区、城市新区缺少学校,学生无法就近入学,还有一些地区学校不理想,居民不愿意入读。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以往的义务教育学区划分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变化。
代表建议:省人大代表、西安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建国建议,要研究城市发展变化情况,调整城市学校布局,既要按学区划分建设学校,也要按新情况划分学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对时下热议的校车问题,张建国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学生走路半径增加,上下学交通问题随之而来。学校布局调整最终将实现学生就近入学,所以配校车只是布局调整过渡时期和部分学校的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于农村走读学校来说,学生走路半径大,可以配备校车。而寄宿制学校学生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回家,平时不需要配校车,休息日和假期教育部门可以和交通部门联手,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家。 记者 刘振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存在问题:农业企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生活条件差,造成大批农村青年一毕业即离开农村和农业,投身城市和其他产业,以至于现在在农村要找到30岁以下的高中毕业生非常难,初中生、中专生也很少。农村中小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招不到大学生、留不住大学生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村人才流失,农业企业缺乏有文化、有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农业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
代表建议:省人大代表、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锡莹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业科技企业就业,到农村创业。
他说,现在政府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大、投入资金多,但发展现代农业,仅仅让农民掌握实用性技术远远不够,还要有专业技术人才带头,投身农业产业。他建议政府制定激励性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农业科技企业就业,到农村去创业,重奖农业科技成果发明人,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通过给农业企业输入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记者 刘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