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文化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隆重开讲
华商网讯(记者 乔静 实习记者 王轶) 3月4日上午9时,第一届西安楼观·中国老子文化节楼观闻道文化论坛分论坛《老子道文化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隆重开讲,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文联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评论家协会主席肖云儒,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西北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赵馥洁,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老子道学研究、儒学研究的著名青年学者韩鹏杰等专家汇聚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凤鸣九天剧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
以老子思想为核心的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产生了巨大影响。《道德经》五千言,涵天覆地,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珍异宝,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中弥足珍贵的瑰宝。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完整的宇宙观,为人类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诸多难题,老子思想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人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益启迪,为人类的持续发展、文明进步擎起了一盏穿越时空的智慧明灯。
本次论坛由肖云儒先生主持,三位学者分别献上了名为《我读道德经的感受》、《老子价值观的现代意义》、《老子的智慧》的主题报告。
张岂之:《我读道德经的感受》
学者们以通俗的言语对道德经如何在当下社会中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张岂之读《道德经》经历了不懂(本科时期)到或许懂(40岁左右)再到成为精神生活,灵魂中的一部分(老年)。
85岁的张岂之教授说:“在我的精神生活中,已经离不开道文化了,在我的血液里,吸收着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文化,我是中国人!真正的炎黄子孙!"激动之时两处起身,场下掌声阵阵!
与孔子不同,老子所要探求的则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用哲学名词说,就是本体论问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文字可以译成如下白话文:道,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可是并不是常道。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但并不是常名。“无”才是天地的开始。“有”才是万物的开端。人们用“无”去了解道的奥妙,用“有”去体会道的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