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西安纬二街十字,市民们过马路,全然不顾交通指示红灯,在车辆中穿行,十分危险 实习记者袁琛摄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科学解读
>>心理学解读:包含叛逆、自负、侥幸、从众4种心态
陕西天语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中心主任、心理专家陈凤山认为,集体“闯红灯”,一是叛逆心态,尝试挑战规则。
二是自负心态,即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认为“闯红灯”行为是在自己的完全掌控之下,不会发生问题。
三是侥幸心态,当人们有急事时,关注点全在所急的事情上,侥幸心理一产生,就有可能忘记规则,忽视安全。
四是从众心理,这也是最主导的心理因素,认为“别人做,我也可以做,法不责众。”本来红绿灯是对人行为的一种制约,但是这种制约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很多人一起打破这个制约就可以让人减轻压力,从而在心里认为规避了道德的谴责。本报记者高樾实习记者杨皓
>>社会学解读:“中国式过马路”显示羊群效应
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说,“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有一个德国人,在南京生活多年,他从小在德国接受的教育是交通出行要规范,刚来到南京,他也是从不闯红灯,但现在“泯然众人矣”,经常和别人一起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
周凯说,我们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这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大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中国式过马路”就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
>>经济学解读:闯红灯是因为“有利可图”
假设某天早晨,你起晚了,如果规规矩矩地一路前行,就必然会迟到,可能全勤奖将不翼而飞;但如果一路飞奔,横冲直撞,依然会受到领导的表扬,奖金也会落入囊中,唯一可能遇到的风险就是不幸被交警抓到,批评教育或者接受罚单。面对这种情况,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闯红灯。
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源于对成本效益的预期比较,只要预期效益大于预期成本,该项行为就会被实施。闯红灯的预期成本是,可能被交警抓到或被罚款,但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预期收益是,可以免受领导批评,可以保住奖金,显然,预期收益是高于预期成本的,所以闯红灯的行为是经济的。从经济学角度讲,杜绝闯红灯的行为,就要提高闯红灯的预期成本,当闯红灯变成“赔本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人们就不会选择这种行为了。
>>生理学解读:中国人对红灯的忍耐度15秒
在对各国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时间调查中,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美国人是40秒,中国人最短,只有15秒,而国内的一些路口为行人设置的红灯时间长达120秒。
有专家称,忍耐限度的长短与中国大的环境不无关系,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之中,社会中矛盾较多,人们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焦虑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忍耐限度产生影响,导致忍耐度降低,从而缩短等红灯的忍耐极限。 综合
编辑:赵萌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