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两级法院办案数据零对接消除腐败隐患

来源: 法制日报  2012-10-24 07:0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本报记者张国强本报通讯员晋晓兵

10月23日,坐在整洁明亮的办公室里,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付庆维手指轻点鼠标,便实时查看到自己经手案件的进展情况。而在3年前,每当案件审判进入高峰期,他都会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中查找疑点,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时常让他感到窒息。

改变从大连中院推行信息化建设开始。

“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审判管理的需要,也是科技强院的应有之义。一旦认准了这个方向,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大连中院院长李威表示。

一键清:立审执全流程

资料显示,从2007年起,大连中院每年受案量以10%的增幅逐年提升,去年达到了16002件,而全院一线办案法官却基本维持在130名左右,这意味着,每名法官几乎每天都有好几个案子要审。

年度结案率不能下降,审判质量不能下降,案多人少的窘境可想而知。

2010年12月,大连中院全新的审判执行系统正式上线。根据管理流程,对每一起案件,从立案、排期、庭审、结案、执行、司法统计、案卷归档等各个环节,全部通过网络运行,实现流程控制的网络化、审判活动的透明化和案件数据的数字化。

打开电脑,登录审判管理系统,查询自己的在办案件数量和办理进度,是每名法官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不仅如此,审判长、庭长、院长也能在系统中各取所需。审判长由此掌握本合议庭案件收、结、存数量,相关案件的质效指标等;庭长可以了解到全庭案件数量、质量、存在问题、部门间比较优势、发展趋势等情况;院长则可以了解全院案件的信息、信访动态、廉政情况等等。

大连中院不仅将信息化视为司法统计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法院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绩效考核就是一例。

民三庭青年法官董凯深有感触:以往,只有到年终搞评比时,大家才知道其他人的办案情况,哪有赶超目标?现在,各类数据及时通报,自己在庭里、院里排什么名次,心里很清楚。评优不再论资排辈,完全看贡献、靠数据指标说话。

一盘棋:老中青齐上阵

在信息化建设中,若将系统研发称为硬件建设,那么系统运行就称作软件建设。现实的情况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问题普遍存在。

为了补齐这块短板,李威亲自抓、全力推、带头用。他要求审管办和法官学院按职责、分部门、分角色,加大对审判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

老杨是位50多岁的老法官,平时打字都是“一指禅”。他当时认为,自己都快退休了,没必要再适应新工作方法了。“我是被领导拉着参加培训的,学习后发现这东西还真好用,现在对这个系统都有依赖性了。”老杨说。

“只要你会打滚子,这个东西就一定能学会。”两年前,面对一脸茫然的参训法官们,负责培训工作的法官安静如是说。“从学会使用电脑、学会打字到学会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办公系统操作等具体工作,院里要求我们逐人抓学习、抓过关、抓提高、促应用。”安静告诉记者。

两年时间过去了,令人欣慰的是,信息化办案已成为大连中院法官的习惯。

一网通:院内外零距离

为了改变以往两级法院“各自为营”的做法,大连中院整合力量,专门成立了全市法院系统数据管理中心,对各基层法院实行远程控制、集中管理、统一维护。

“各院确立数据审核制度,数据审核员直接受命于数据管理中心,对本院上报中院的数据负责,确保两级法院联网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参与系统研发的安静介绍道,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司法成本,还实现了两级法院零距离业务对接,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

如果说与审判流程管理和审判业绩考核的对接是对内信息化的题中之意,那么,与便民利民和审判流程公开透明的对接,则是对外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

“老百姓官司一输就会讲法院黑,因此法院需要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一位多次受邀参加庭审的市人大代表认为,推进司法公开,必须做到透明,而信息化无疑使这种公开从梦想照进现实。

走进大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两台触摸屏查询一体机立在导诉台旁边。当事人只要轻按屏幕,就可以了解法院基本概况、诉讼指南、廉政规定、案件信息等。

与普通老百姓相比,辽宁见道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建华更能感知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过去到法院立案,需要跑好几趟。现在我们可以先远程预约立案,将有关材料传送到法院指定邮箱,然后按照预约日期,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

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大连中院已初步建成既符合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求,又兼具大连法院特色的信息化工作平台。信息化建设已然为大连中院插上“隐形的翅膀”。

本报大连10月23日电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