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将地搁荒”发出多少信号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12 05:16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最近一个月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开始在全国各地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的量也格外大,动辄数以万斤。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林清表示,农民大多开始改种投入较少的玉米、红薯,甚至搁荒出去打工。(11月11日央视《新闻周刊》)

  中国经济未来稳定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农业与农民。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就会影响物价或者推动通胀;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就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给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隐患。从10月份CPI数据来看,农产品价格暂时不会推动通胀,但价格下跌却给农民、农业以及未来经济增长带来麻烦。

  中国农民虽然不具备太多的经济学知识,但却具有起码的经济学常识。如果种粮不如种菜效益好,就会选择种菜而放弃种粮;如果种菜效益不好甚至有风险,就会将土地搁荒,选择更理想的谋生方式如外出务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将地搁荒”也是中国农民比较理性的一种选择。当然,也是一种无奈选择。

  但是,农民“将地搁荒”意味着什么,又对我们发出怎样的信号?首先,这是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严重失衡的一个危险信号。尽管推进城市化让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但不应该是种植风险“逼”着农民进城。因为这种农民进城的方式关系到今后的物价问题甚至粮食安全。

  其次,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价格急剧波动加剧了农业种植养殖的风险,当这种风险农民不可承受时就会放弃种地。这意味着国民经济的基础很不稳固。今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农产品价格推动通胀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控通胀与稳增长的两难甚至多难的局面。

  而且,“将地搁荒”也是财政补贴亏欠农业的一个信号。专家透露,日本农民与教授之所以收入差别不大,就在于财政补贴。尽管我们财政补贴农业的方式很多,力度也很大,但是,从农民亏本种菜、种粮来看,补贴的力度还是不够大。而且,还存在类似“农业保险补贴频频遭险企联手地方政府瓜分”这样的情况。

  另外,折射出农产品供需通道依然不畅。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是农民亏本卖,另一方面是城市消费者高价买。这不仅反映出农业种植与需求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比如,农民不知道种什么,也不知道销路在哪里;而且还说明我们的物流成本很不合理,中间大量的利润被消耗或者被剥夺。

  尽管很多地方通过“农超对接”等举措努力压缩物流成本,避免菜贱伤农,但是规模很有限。尽管我们在2010年推出蔬菜储备制度,但目前只有部分城市实行,储备能力也很有限。尽管我们也有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但“将地搁荒”这一事实证明,还没有完全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尽管商务部门最近紧急启动农产品“卖难”应对机制,但能解决多少问题还有待观察。

  显然,正在研究制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绕不开城乡收入差距。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然要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还得依靠农业,如种植、养殖等。因此,对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及滞销现象,有必要放到收入分配失衡、城乡经济失衡的高度来看待,不能当成简单的农业问题。

  农产品价格下跌或者销路不畅,对城市消费者而言,只是降低了一部分生活成本而已,但对于很多农民而言,意味着孩子上学的钱、老人看病的钱、维持生计的钱有没有着落,而且,还意味着一种重大选择:继续种地还是“将地搁荒”。无疑,“将地搁荒”也是土地资源浪费的一个信号。

编辑:王秋阳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