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发布的10月金融数据显示,中国信贷市场正在呈现稳步回落的态势,5052亿元的新增贷款创出了13个月的低点。于是,有专家惊呼,信贷规模的锐减将严重限制经济复苏,势必掣肘“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我看来,月度新增贷款规模的稳步回落,恰是中国经济未来数年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作别天量信贷带来的货币急速扩张,再也不能有丝毫的犹豫。长时间的货币超发,只能进一步恶化和扭曲经济结构,贻害转型大计。
其实,前十个月的信贷总量并不低,加上前三季度6.7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至今已经累计放出了7.2万亿元的信贷额度,直逼2011年7.5万亿元的全年水平。若按照今年最后两个月每月至少5000亿元的新增贷款额度计算,全年的这一数字势必会突破8万亿元,超过了2010年的7.95万亿元,仅次于2009年的9.59万亿元。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4年时间,中国信贷投放表面看起来是在逐步收紧,历经两轮货币紧缩周期,但是时至今日,2012年却成为后危机时代“次高”贷款的年份。由此,何以奢谈货币政策的稳健。尤其的,放出了这么大规模的流动性,仍然难以拉动GDP回归高增长,可见这些资金有使用效率较低之嫌,信贷GDP比加速失衡的迹象日益明显。
学界现在有一种估计,如果2013年中国信贷格局依然实质性宽松,再放出七八万亿的天量信贷,那么这四五年累积起来的货币增量,将让CPI和房价在现有的稳定回落的基础上,再出现一轮急升,通胀反弹随时可见。而最近几个月,外汇占款由负转正,人民币屡屡触及涨停位置,升值压力明显加大,热钱汹涌之际,只怕会进一步加大经济管理的难度。
这四年间上马了太多的投资项目,地方政府的GDP冲动也可能会让信贷冲动有增无减。因此,要想让2013年的信贷慢下来,难度极大。如何巩固今日月度新增贷款难得“企稳”的趋势,就显得尤为关键。
过去十年,我国的货币扩张已经超过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期的最高点。在所有的宏观政策中,信贷宽松和货币扩张是执行得最坚定、最持之以恒的政策。现在是全面加速货币环境正常化的时候了。当务之急是整体上结束货币放纵年代,控制住货币增量是起码要求。货币投放过大,中国有可能会陷入“葫芦(通胀)和瓢(房价)”双双都按不住的攀升。
当此之际,遏制流动性的过快增长、加快金融体制变革,早做比晚做好。实现巨大的货币存量,尽可能地合理配置,攸关经济前途,更事关中国经济重新走上健康轨道。唯有如此,在金融危机之后所犯的“强心针”刺激经济增长的思路才能逐步得以纠正。 (倪金节财经评论员)
编辑:王秋阳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