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于丹遭嘘:呛声四起,唯独少见谈昆曲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19 04:0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于丹遭呛”,算是昨日微博界最热闹的事儿了,而起因则是北大的一场昆曲演出。17日晚,北大百年大讲堂举行昆曲雅集演出,演出本身是大师云集,精彩纷呈。但在结尾时却出现了“于丹上台,观众起哄”的插曲。

  在最初的微博版本里,据说“台下呛声四起:‘滚下去’‘快滚,你根本没有资格跟台上的先生们站在一起’”。邪门的是,这种未经证实的激烈且粗鲁的起哄行为,竟然短时间内就引来了不少喝彩,什么北大精神复活云云。

  可惜,为“于丹被呛,北大复活”欢欣鼓舞者,多数并未亲历现场。即便要表态是不是也该在搞清楚基本的事实之后,再予置评呢?也正是网上大批不靠谱的跟风评论,引来了《关于于丹被哄——北大昆曲雅集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的“辟谣帖”。

  发帖者是事发现场的北大学生,也厘清了几个关键问题:一,“百年讲堂”是商演场所,给钱就能进,起哄者未必是北大学生;二,现场很文明,没有“全场喊‘滚’”等粗鲁下作的起哄。现场情绪只是不希望于丹讲多余的话。

  而结合其他微博,则可较完整地补充还原现场。其实现场嘘声的导火索,是昆曲外行主持人赵保乐的一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丹教授是内行,请于教授上来说几句!”这话可能惹恼了“内行”的观众;而于教授又很不识时务地一上来就一句“我代表在座的观众……”现场的观众自然受不了看个昆曲还要“被代表”,情绪瞬间引爆。

  加之因主持等原因,演出超时,地铁都要收车,观众情绪躁动;而于丹当日“短裙、黑丝袜、恨天跟”的穿着也和昆曲舞台相当不符;观众希望台上老艺术家们早点卸妆退场休息,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呛声四起。

  总之不管怎样,于丹被呛,在几位现场观众的辟谣微博里,都一再强调,这是“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平心而论,确实如此。不管是旧时梨园戏院听戏,还是如今明星巡演,演出现场遭到嘘声或起哄,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可是,为何添油加醋的于丹被呛版本,却立马被引以为快,成为众口称颂的大快人心事?从最开始的传播路径看,就因为“于丹”和“北大”这两个标签。

  不少人在传播扩散时,甚至自动省去了真实性的把控考量。“于丹”自动被等同于那个满嘴仁义道德四处开讲,满钵心灵鸡汤到处兜售的学术超女——何况她最近刚说了“不崇尚制度,但崇尚道德”的脑残话;而“北大”则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暮霭沉沉积弊沉疴积重难返的大学。

  但是“于丹在北大遭呛”,则反转了上述所有负能量,立马正能量满格爆棚。似乎心灵鸡汤的罐子,被北大斗士威武地打烂在地。可是,即便第一个“造谣”的哥们已删去他那条传播甚广的“滚下去”的微博,但为“于丹遭嘘”而欢欣的人们,似乎也不为所动。这样的批评,是否也有些偏离靶心呢?

  呛声四起中,唯独少见谈昆曲。因昆曲演出而起的插曲,满屏指摘却无关昆曲,确也让人诧异。请于丹,是因她至少包装得像昆曲爱好者或研究者。我曾在央视上看过她谈昆曲,就如名家汪世瑜所说,于丹是个奇女子,对昆曲台词不能说倒背如流,至少都能顺畅地背下来。一个昆曲演员要做到这点也很难,而她做到了。

  不管昆曲是否算得上国粹瑰宝,于丹被呛多少是因她被认为“还不配点评”,那么对于完全不懂昆曲的大多数评论者而言,就事论事,批于丹是否可以不那么理直气壮呢?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