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1月19日电 台湾《联合报》19日刊载对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迪波洛的采访文章指出,单身与否,是“变动的状态”。未婚到已婚,再从已婚恢复单身,可随状态而调整。不要让婚姻状态决定薪水或福利、优先加班等;若是因婚姻而起的偏见都不存在,已婚、单身又何需特别强调?
全文摘编如下:
哈佛大学出身的社会心理学家蓓拉?迪波洛是这么看待“单身”现象的:时代变了,个人想要获得经济安全、性爱、生育,这些过去得借婚姻来达成的人生目标,现在“都不一定要结婚后才能得到”。以往要借婚姻才能获得快乐的信念,在迪波洛看来是“婚姻快乐迷思”,不适用越来越多的单身者。
有许多人和她一样,不把单身当成第二选择,而是第一志愿。
迪波洛说,“我不是传统女孩,年轻时就想像着结婚典礼要邀哪些人、派对办在哪里。”但当周遭的人一个个都结婚了,“我会突然想,会不会轮到我(结婚)呢?”
这个念头冒出来,和单身者常被当成婚礼上娱乐宾客的戏码有关。“单身女性还会获得额外‘福利’,在婚礼上被叫去排排站,等着接捧花”,大家都假定单身人士很想要去接新娘捧花,“接到还要感觉很幸运”。
单身者在婚礼场合,还常被热心人士硬凑一桌或比邻而坐,好让大家多认识认识。
迪波洛希望大家正视,许多单身人士根本没有在寻找对象,“这些人的数量甚至比我想像的更庞大。”
就像她不把婚姻当神话一样,迪波洛也不觉得单身可以当成“万灵丹”。她觉得单身与否,是“变动的状态”。未婚到已婚,再从已婚恢复单身,可随状态而调整。
迪波洛呼吁,不要让婚姻状态决定薪水或福利、优先加班等;若是因婚姻而起的偏见都不存在,已婚、单身又何需特别强调?
编辑:张乃千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