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旭昭副教授接听热线。
“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心脑血管患者如何自我保健预防”“中医养生进补该注意啥?”昨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科副教授张玉蓉和西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费旭昭来到本报接听热线电话,与市民就冬季保健预防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心脑血管患者
预防再发生是关键
“我是一名70多岁的退休工人,6年前患过脑梗,之后身体不太灵活,动作迟缓,说话也有些含糊。吃了不少药作用也不大,一到冬天我就担心啊,就怕气候变化,我的老毛病再犯,想了解一下,冬天应该怎么预防脑梗?”
对于这位市民的提问,西安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科副教授张玉蓉说,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的患者来说,要想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比较难,所以预防再发生就成了关键。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危险因素,即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尤其是血压,早中晚检测结果可能都会出现不同,所以要经常监测。
冬季气温变化较快,温度过低时血管易收缩,所以提醒心脑血管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冬季气温太低时最好别出门,等到有阳光温度较高时出去进行适当锻炼。
中医进补
讲究一人一方
“我今年40多岁,每到冬天就特别怕冷,穿再多都觉得冷的不行,也看过西医,查了很多指标都正常,想通过中医进补,有啥好的方子没?”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费旭昭说,首先要强调一个中医方面的观点,中医虽然说在养生进补方面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是中医讲究的是一人一方,所以药方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开,并不是说随便听个偏方或者上网查查就知道吃什么能进补。
另外,从中医来说,冬季讲究的要“藏”,也就是说适宜进补。但是进补前,中医需要了解患者属于哪种体质,阳虚还是阴虚等,弄清楚才有针对性地提建议。
从总体上说,冬季饮食上可以多喝些羊肉汤,另外多食用温性食物,比如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用这些食材做成各种粥品食用效果较好。同时,怕冷的市民可多泡热水脚,人体脚底有不少掌管身体部位的穴位,多用热水泡脚可驱寒。
张玉蓉正在接听热线。
相关新闻
预防脑血管疾病 控制“三高”要戒烟
本报讯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死亡病因的头号杀手。而每年的冬季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近期我市各大医院心脑血管门诊患者就有大幅度增长。
西安交大一附院脑血管科副教授张玉蓉说,心血管疾病在预防方面分为两级,一级预防是指针对没有患过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预防的重点有三个:干预血糖、干预血压、干预血脂。一旦这三个指标超过正常标准,就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鼓励市民增加体育活动,提倡有氧代谢运动,比如走路、跑步、跳绳、骑自行车、滑旱冰、球类等,特别强调要戒烟与健康饮食,多吃清淡食物和蔬果。吸烟对血管壁损坏很大,容易造成血管毛躁,从而形成血栓,因此,戒烟很有必要。
而二级预防则指已经得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重在预防复发,一定要持续用药,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指标上升。
进补三大误区:老少不分 体质不辨 没病瞎补
温馨贴士
对于中医进补相关问题,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费旭昭提醒市民,中医养生进补要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
误区一 老少不辨“蛮补”
费旭昭介绍,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大多体质虚寒,所以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御力,有利于身体健康。相对比而言,儿童生理机能比较旺盛,冬季就不宜食用此类甘温、温热之类的食物,一般也不适宜以药物进补。
比如一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等就只适合成年人,要是盲目的给青少年或儿童进补,或许会带来其他的不利。青少年平时多注意饮食营养,无须过多进补。
误区二 辩证不清“乱补”
“中医并不意味着一个方子就适合所有的体质。”费旭昭说,为了让冬季进补能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补。
中医按食物的性味分为平补、温补、清补等类,进补要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否则不仅无益于身体,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误区三 无需盲目“求补”
时下,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堪称“灵丹妙药”的“补品”,让许多“求补”心切的市民很心动。本来自己身体挺好,平时也没病没痛的,根本没有进补必要,却瞎补一气。
费旭昭说,事实上,世上绝对没有什么“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有时候补不好反而带来其他病痛,所以在进补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来适度适量进补,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季。
编辑:王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