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寻找回归社会之路:陕西艾滋病感染者群体调查

来源: 西部网  2012-12-01 10:24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孙晨阳(化名)在校园里为大学生做防艾讲座。记者 贺桐 摄

  讲座结束后,学生主动与孙晨阳握手。记者 贺桐 摄(点击图片翻页)

  对于中国艾滋病的病史来说,198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一年的6月,北京协和医院报告了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1992年,陕西发现了首个外籍艾滋病感染者。

  20多年过去了,正常人对于艾滋从无知走向科学,从恐惧开始转为理解。而作为艾滋病毒的感染者,在经历孤独、无助、绝望和迷惘之后,他们选择直面生活,公开以艾滋患者身份接触社会。

  他们已经开始寻找重新融入社会的道路。哪怕这条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记者 李媛

  (一)感染者的救赎

  今年31岁的孙晨阳(化名)不喜欢别人说自己不正常,尽管他感染艾滋病已经7年时间。面对感染这个说法,他坚持纠正其为HIV阳性,“只是HIV检测属性不同罢了”。

  有时,他也会微微一笑,然后告诉你,你可以这么说。

  诱惑,成长的代价

  2000年,孙晨阳第一次来到陕西。那是他身体健康,成绩优异,并如愿以偿考上了陕西境内的一所名牌大学。他憧憬通过大学的学习,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告别父母,孙晨阳怀着对未来的向往,踏入了大学校门。但是大学生活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完美。

  孙晨阳原本以为,他所在的知名学校会听到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教授课程,可让他失望的是,多数的课程是由已经或者还未毕业的研究生来教授,这让他非常失望,他觉得那些课程没有意思。

  他开始泡图书馆,那里丰富多样的学科书籍让他如痴如醉,几乎所有课余的时间都在图书管理度过。

  再后来,互联网开始在校园里流行。内向、腼腆的孙晨阳怀着好奇开始接触网络。

  在网上,他获取了新鲜事物,聊天室便是其中一个,很快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些“亲密”的朋友。

  “亲密”朋友的关心和安慰,让这个远离父母和故乡的空虚少年得到一丝慰藉,他开始接受和接近他们。

  那段时间,孙晨阳有些放纵自己……

  大三假期,从家返校的孙晨阳连续低烧,身体也开始不耐寒,这些异样让这个中学时期的长跑冠军开始顾虑。

  犹豫再三,孙晨阳跟朋友一起走进了省疾控进行了免费检测。因为那段时间的高危性行为,孙晨阳在等待结果期间,有了充分心理准备。

  他查阅了他能查到的所有有关艾滋的资料,并且熟读。他了解它。

  拿到确诊报告,孙晨阳没有像其他病友过度的惊恐和后悔,表现的异常淡定和坦然。

  被志愿,生活拐了个弯

  确诊之后,孙晨阳对父母及周围人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那会,已经大四的孙晨阳也面临工作和考研的抉择,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他放弃了考研。

  之后的生活,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当然,是在向外界隐瞒病情的情况下。

  毕业后,孙晨阳选择留在西安,打算实现他的创业梦想。但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他也如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开始艰难的创业。

  摆地摊、捡废品……连续两个月的锻炼,孙晨阳有了初步的经验,他用东拼西凑的1万多元,与朋友合伙,开了两家花店。

  除了打理花店,孙晨阳按时吃药、按时复检、注意自己的性行为,生活似乎又开始恢复往常。

  孙晨阳原本以为,自己就会安静的经营花店,和自己的爱人一起生活,不被外界干扰。然而一次志愿者的活动,改变了他的生活。

  “第一次我是被成为志愿者的。”孙晨阳说,2006年8月份,在他确诊后的第四个月,省疾控中心的一位老师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在一个全国性质的报道艾滋病媒体培训会上,以志愿者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

  尽管有所顾虑,孙晨阳还是愿意相信这位曾经对他做过心理干预的老师。

  会上,孙晨阳认识了其他两位志愿者,同样感染HIV病毒。

  这两位志愿者刚刚成立“陕西爱之家健康支持小组”,一个民间的关注艾滋病的公益组织,他们既是发起人也是志愿者。三个人聊的投机,孙晨阳觉得跟他们交流很舒服,没有犹豫便加入了这个组织。

  自此,孙晨阳成为一名真正的志愿者,辗转各地,在学校、论坛等场合小范围公开身份,宣传艾滋病防控 ,以及反对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