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游凤刺绣基地3年免费培训万人 七十老太也能创收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1-10 05:1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不少农妇在游凤镇的刺绣基地接受免费培训

  借刺绣流传的爱情故事

  武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县上决定发挥妇女能织、善绣、巧编的技艺,3年多来有一万多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免费刺绣培训,从业人数更超过了5万人。为此,还专门从苏州和庆阳高薪请来了老师,让当地人学习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的特色,再融合陕西当地的秦绣和甘肃陇绣,采众家之长,精心打造秦绣品牌。而在武功县志上记载,十六国前秦时一位武功县令女儿5岁便会织锦,后来与丈夫因故反目,为表别离之苦与情爱坚贞,她用五彩丝线绣成长宽8寸的方锦,名为《璇玑图》,将841字原作情诗排列组合织进锦中,纵横各29行,可读成七、六、五、四、三言诗章,并且有很多不同的读法,总共是7958首诗,首首流畅通达,感人肺腑。丈夫读后被深深打动,两人和好如初。这个爱情故事借刺绣在那个动荡年代传颂,自诞生就受到历代文人推崇,至今无人超越。

  后来,这个故事演绎成当地送手帕的风俗。

  绣手帕不是很费工夫,而要绣一幅四尺的山水刺绣,三四个人需要几个月,有的甚至更长。

  计清来自甘肃庆阳,曾在大学里学习设计专业,2009年起扎根武功,她的母亲贺梅英是庆阳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刺绣中有机器绣,产品没有艺术性和独特性。而手工绣是传统工艺,推动手工刺绣是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即使手工绣相同的东西,效果也不一样,每个都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计清说。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