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西安建“楔环廊园”生态体系 引秦岭山风吹走雾霾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26 05:2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西安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和西南风,我们将充分利

  用这一主导风,将东北、西南盛行风和秦岭上下山风引入城市,将新鲜空气顺着‘风道’输送到主城区。”昨日,市规划局局长惠西鲁在谈及治污减霾的行动时表示,2020年之前,西安将实施生态隔离体系规划,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打通城市“风道”,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

  密集建筑物多阻碍空气运动

  西安地处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靠渭北黄土台塬。由于地处秦岭、黄土高原之间的盆地,西安城市本身静风频率较大,城市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平均风速在减小,长时间的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

  昨日,惠西鲁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提高,大量消耗燃料、汽车尾气和城市建设使城市气温迅速增高,下垫面高大密集建筑物鳞次栉比,阻挡了空气运动和城市风道,严重地影响了城市通风散热,城市热岛效应将会不断加剧,形成的城郊环流将会导致城市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需要建立生态隔离体系,加大自然调节气候和污染的能力,促进城市大气流动、缓解因静风频率高引起的逆温层效应,加快空气污染物扩散,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注重城市公园、绿地小广场建设

  “建设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不仅要注重外围区域的生态环境大背景,更要注重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小广场的建设。”惠西鲁介绍,目前西安已建成的公园为改善市区生态环境起到调节作用;未来在规划中要优先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景观广场,并在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建设若干绿地,起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微循环、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更多环境良好的游憩空间。

  通过构建“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和绿化网络,保障主城区有丰富的生态量,以抵御沙尘、PM2.5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迁移主城区内工业用地至周边开发园区,降低主城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主城区的大气环境品质。

  在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西安将大力发展以地铁、公交为代表的大运量公共交通,提升大运量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中的比例,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降低雾霾天气污染源。

  打“风道”让新鲜空气流进来吹散雾霾

  惠西鲁说,近期,规划部门已完成了城市生态隔离体系规划的编制,将重点打通西安的城市“风道”,让新鲜的空气流进来,把雾霾等空气污染物吹出去,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据了解,西安市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秦岭北麓白天有上山风、晚间有下山风。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大气污染,按主导风向,将在城市东北、西南、沿秦岭北麓及周边塬体主要地区,规划“楔状”生态用地。将东北、西南盛行风向和秦岭上下山风引入城市,让新鲜空气顺着“风道”输送到主城区,发挥城市自身调节作用。形成窑村机场东北绿楔、丰镐遗址西南绿楔和秦岭北麓-白鹿塬-洪庆塬绿楔,以此来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

  此外,还将借秦岭及白鹿塬、洪庆塬、少陵塬地形规划城市上下山风楔形绿地,充分利用秦岭上山风、下山风,促进城市空气对外循环。

 [1] [2] 下一页

编辑:王秋阳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