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女子28年独撑敬老院安葬43位老人 年迈患病欲关门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07 06:07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张金平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王桂芳帮他扶好腿脚坐得更舒服些

  王桂芳一个人支撑一个敬老院

  一个人支撑一个敬老院,坚持了28年,期间有43位老人在她的敬老院去世,她一个一个将去世的老人安葬。

  3月28日,王桂芳一个人来到安葬老人的那面山坡。清明将至,她要为去世的老人们在坟头压些纸钱,以寄思念。今年已64岁的她身患多种疾病,年龄加上身体原因让她萌生退意,她的敬老院不得不面临去留问题。

  “都不干了这些老人咋办啊”

  28年,对一个人来说可以干很多事情,但王桂芳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支撑一个敬老院,照顾一批又一批送来的孤寡老人。1985年,宜君县高楼洼乡(现属太安镇)成立乡敬老院,各村五保人员送到这里集中供养。当时还是该乡凉水泉村村民的王桂芳被相中来敬老院照顾老人。敬老院开张不久,因为活儿太辛苦,老院长被儿子接回了家,会计也跟着不干了,很快,就只剩王桂芳一个人了。

  从那时至今,都是她一个人支撑着敬老院,既是院长,也是服务人员。28年来,敬老院先后接到49位老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者,其中43位已去世,现在还有6位供养在这里。老人生时,王桂芳像女儿一样照顾他们吃喝拉撒;老人死后,王桂芳又像女儿一样为他们送终。

  记者采访时,院里住的一位名叫张金平的残障者的母亲正好来看他。这位年迈的母亲说,张金平在这里已住了4年,“放在他姨这儿我放心,他姨照顾得比我好。”

  据了解,当时宜君县与高楼洼乡敬老院同时建起的一共有4所乡镇敬老院,到现在另外3所早已关门。谈起28年一个人如何坚守,王桂芳说,受的难说不完,但是那些老人让自己舍不得走。“能来的老人都无儿无女,恓惶得很,都不干了这些老人咋办啊?”

 

  最难时自己从家里背粮过来

  3月28日,记者来到王桂芳所在的敬老院。在一面开阔的塬畔上,砖墙围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两树樱花花朵正艳,一排10眼窑洞看去如新。因为撤乡并镇,敬老院的名字已改成了“太安镇敬老院”。王桂芳说,别看现在条件还不错,当初可没少经历过难处。

  建敬老院之初,乡政府同时划拨了百余亩地,等于“以地养院”,通过土地收入养活院里供养的老人,其余的费用一概没有。王桂芳回忆,最难的时候是在刚开办的几年,她一个人顾内顾不了外,地经常被撂荒,一年到头没啥收成,有一段时间粮食都不够吃,她就从自家背来面粉、玉米糁子。

  虽然敬老院有地,但都是坡地,产出少,前些年敬老院的经济并不宽裕。有一年,一位老人得脑溢血去世,王桂芳找人给老人穿老衣,可来的人张口要300元。王桂芳不舍得花那钱,自己把一条腰带绑成环,一头套住自己脖子,一头套在老人脖子上,硬把老人拉起来,一件一件穿上老衣。

  王桂芳一心扑在敬老院,家里一摊子就撂给了丈夫,为此丈夫没有少和她生气。王桂芳的儿子李军告诉记者,当时他和弟弟年龄小,母亲不在家,大姐不但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还要照顾他们弟兄俩,因此早早就退了学。有一年除夕夜,姐姐领着他哥俩到敬老院找母亲,希望母亲回家过年。到了敬老院,看到母亲正陪着老人们包饺子,最后硬是让他们回去,自己留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年。

  2008年4月,王桂芳的丈夫因病去世,她有一段时间打不起精神。女儿问她咋了,她开始不愿回答,问了几次她才说:我对不住你爸,我欠他太多了。

 [1] [2] 下一页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