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西影路71岁的陈老先生,患有心脑血管病,他每天按时吃一种名叫尼莫地平分散片的药。可最近他跑了许多地方都买不到这种药。与此同时,西安的杨老太太,也在为买不到每盒2.7元的“布洛芬胶囊”上火。
两种常用药,为何突然间就买不到了呢?记者查询历年药品降价目录意外发现,这两种药竟然都出现在降价目录中。是巧合还是正应了“降价就等于‘下架’”的传言,记者调查采访试图解开其中谜底。
11种“降价药”记者连跑两天只买到1种
连续两日,记者在发改委既往限价的药品中随机选取了甲巯咪唑、维生素B6、硫糖铝片、重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布洛芬缓释胶囊等6个常规药品,分别前往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及药店购买。结果发现,除维生素B6个别地方有售外,其他药一样也没找到。随后,记者又试着查找2001年降价至3.50元/盒的吉他霉素片剂,先后跑了四家药店也没买到。记者决定再换一种药买买看。遂选择了2007年降价至4.1元、治疗糖尿病的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剂,但是一圈跑下来,依然是两手空空。
期间,记者又选了一些近两年限价的药品,看能否买到。结果却是,0.5元一袋的维C银翘片、1元一板的复方新诺明片等降价药,在许多地方都找不到。也就是说,11种“降价药”记者连跑两天仅买到1种。
15年降30次价10元以内药“降价就死”
据了解,从1998年至今的15年间,发改委发布各类药品“降价令”已有30次。然而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此消息“一笑而过”。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采购员坦言:每次降价以后,总有一批低价药神秘“失踪”。最容易消失的是10元以内的药,可以说,药品一旦降价到10元之内,就是待消失的“高危药”。
正如这位采购所言,记者查阅了历年发改委药品降价目录发现,许多市场上买不到的“降价药”,大都是降价到10元以内的药:8元降到3.2元的“银黄片”,14.2元降到8.6元的6粒装“阿奇霉素”……
据西安一家大型医院统计,一年有50种药品“降价死”。粗略统计,仅200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降价近万种药品,但记者走访医院随机采访多位病人得知,药品降价后他们仍感觉贵。显然,这一切皆缘于“降价就死”的怪圈。
降价前每盒赚5元降后挣1毛商家不干
30次“降价令”,为何让10元以内的药品“降价就死”?记者调查发现,商家的利益链条最终决定了这些降价药的“命运”。
“一盒药挣5元,与一盒药挣1角钱相比,后者的利润显然是太低太低了,所以药店不愿意再卖这样的药。”西安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采购员李先生说,就拿24片装的银黄片来说,出厂价是1.7元左右,降价前(8元/盒)每盒能挣5元钱,降价后(3.2元/盒)每盒的利润只有0.1元左右,商家自然不卖了。
利润低,药店、药房不愿卖这种药,药厂怎么办呢?记者电话采访药品厂家,被告知:“如果药厂没有利润,或者市场销售因为利润低而滞销,我们也不再生产这种药了。”如果药厂不再生产,是不是这种药就彻底消失了呢?在西安市东郊的一家“药品超市”里,药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有市场有利润,这种药就不会消失。
部分药店“藏”着卖“降价药”应付检查
“‘降价死’并非针对所有降价药,一些药店为了应付检查,也会选择个别价格低、利润低的降价药上柜台,但这类药一般都‘藏’在柜台的最底层……”西安市西郊一家药店的主管透露说。
昨日上午,记者以嗓子发炎为由来到电子正街附近的一家小型药店,工作人员极力推荐柜台最上层26元一盒的一种消炎药,声称此药最有效,却只字不提柜台最底层一款6元一盒的消炎药。事后记者得知,6元的药是降价药,利润很低,而26元一盒的药利润在8元以上。在其它一些药店的感冒药类柜台上,记者视线内的第一栏药品,价格多在20元以上,最贵的三四十元,越往下价格越低,到最底层,药价多在5元以下,非得“蹲”下来才能看清。
“降价片剂药”改成胶囊或冲剂不降反涨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降价药”因为利润降低而“全身退市”,相当一部分则是换个“面孔”重出江湖,价格不降反涨。
据了解,全国两百种常用药品中,许多药品都有多个药名。每种药还能分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规格。所以有的药其中一些规格降价后,其他规格就顶上了。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同种药的片剂利润降低了,药厂可以把片剂改成胶囊或者冲剂。尽管成分和药效相同,但因为形状不同就变成了价格不菲的“新药”。
比如银黄片,24粒装,国家零售指导价是每盒3.2元,而成分和功能主治一样、每袋4g、十袋装的银黄颗粒,零售价为9.5元,0.3g×36粒的“银黄胶囊”,在药房的零售价是21.6元钱。再拿布洛芬胶囊来说,降价后每盒卖2.7元的药,目前经过包装更新,其市场售价每盒已经卖到15.5-17元。
彻底解决药品“降价死”怪象刻不容缓
针对“降价死”的怪象,青年经济学家李青指出,政府监管部门应该明确,简单的“降价”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药价高问题。找到杜绝“降价死”现象的根本解决途径,比单纯地公布“降价通知”更为重要。同时,严格审批“新药品”,完善国家药品注册制度,才能不给药品“死去活来”的机会。
消费者虽不能够限制药价,但在买药的时候应多留意。从事药品零售工作近20年的杨女士提醒市民:一般热情的促销员推荐给你的十有八九是利润高的药,先别忙着掏钱。再就是,许多药店会把平价药“藏”在最不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柜台的最下边、最里边等。还有,很多药名字相同,价格差距却很大。事实上,只要是正规药,成分相同,药效相差不会太多,便宜的药更适合你。文/本报记者李海涛图/本报记者阮班慧实习生杨康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