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五一”小长假,规划面积8715亩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正式开园,《诗经》中“蒹葭苍苍”的河州美景得以原地重现;与此同时,在周丰镐文明发源地的沣河之滨、曾经垃圾如山的河滩上,由上万株国槐、五叶枫、12万平方米绿草与数百亩水面构成的沣河生态景区也免费向市民和游人开放。让生态文明点亮历史文明,西安,这座底蕴厚重的文化古都正散发出别样的现代文明新品位。

  西安,南衔秦岭,北接渭河。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的水生态美景曾是古都文明的重要构成。但是,近现代以来,西安水资源日渐匮乏,数据显示,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28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西安市以重构水生态系统为突破口,创新打造新时代的“水韵长安”。去年年底,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计划用8年时间,以实施“保水、引水、治水”方略为重点,以“长藤结瓜”的传统水生态工程措施规划建设“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

  为科学利用珍贵的水资源,西安市确立了“截留雨洪水、调蓄地表水、涵养地下水、调剂生态水、用足再生水、用好地热水”的符合西部城市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生态水面面积4.5万亩。正在兴建的15个城市湖泊中,最小面积只有200多亩。

  历史人文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是西安勾勒“水韵长安”美景的一大亮点。在今年全面启动的汉长安城遗址环境保护工程现场附近,一片名为“汉城湖”的泱泱碧水映衬着2000多年前的老城垣。居住在当地的老西安知道,这片850多亩活水的前身其实曾经是西安最大的“城市污水库”。此外,唐曲江池遗址、广运潭遗址、汉昆明池遗址等重大人文历史遗迹保护中,“水”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目前,在古都西安,一个“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生态水系与文化水系相得益彰的人水和谐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届时,地处黄土高原的古都西安将出现“十湖百塘千座池”的新景观。

  “要让八水长流先保秦岭常绿”。为此,西安高规格设立秦岭北麓保护办公室统筹管理,并制定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对秦岭北麓开发性建设的限制,通过立法保护秦岭常绿常美。(记者 张毅)

编辑:张爽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