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名师谈陕西作文立意很明显 不易跑题也难脱颖而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6-08 03:3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大家聊作文

  昨日上午11时30分,随着2013高考首门科目语文的结束,陕西作文题也与大众见面: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与勇气可嘉的年轻工匠,在切割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时,勇气占了上风的故事。

  题目一出,本报官微“@华商报”即时推出高考作文有奖征集,让网友也重新感受高考。与此同时,本报还要请商子雍等名家同写高考作文,让读者一览名家风采

  作文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名师 破题

  比去年简单可发挥空间不大

  含义浅显易懂不容易写跑

  西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刘莉

  “这个题目难度系数应该说不大,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比较浅显。”西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刘莉说,这个题从经验方面可以探讨经验对于人思维的局限性,而勇气则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去讨论,“因为含义浅显易懂,这个作文题不容易写跑。但因为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是我们生活中较常见的思想,要想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脱颖而出,则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积淀。”

  师傅最后说的那句话是重点

  师大附中高级语文教师吴萍

  陕师大附中高级语文教师吴萍认为,今年陕西的高考作文与去年比较的话,要简单一些,考生容易上手,材料立意很明显。经验指老工匠,勇气指年轻的工匠,材料最后师傅说的那句话是重点,只要考生抓住这一句话,明白这句话的立意,就很容易去写了。重点是勇气,但经验也不能忽视。做任何事都需要勇气,但也要借鉴经验,不能蛮干。

  作文题体现了课改精神

  汇知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匡海

  西安汇知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匡海认为,题目包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中课改后必修教材中有诸子百家选读,其中孟子认为君子应有仁、智、勇三种精神气质,“仁”是全社会人人向往的品质,“智”在当代尤为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勇”就显得特别重要。题目符合陕西实际。这样的题目考生不会偏题,但在材料的整合、立意的深度、文本的优劣上肯定会有较大差异。

  本报记者 杨德合 卿荣波 李浩

  名人 论题

  弱化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王旭明考生该乐了,这是全国作文题中智慧含金量比较低的,已经把结论都告诉考生了: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按此结论去写就可以了。已经有了例子和结论,还让学生阐述什么呢?就是让学生套着往这个现有的框架上引,这是不符合语文教学和整个教育规律的,失去了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去思考、去表达的空间。

  翻看一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近几年的高考题甚至是中考题,就能明显感觉到:凡是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在提高学生的思考力上下功夫,而我们却在弱化学生的思考力,这是非常可怕的。

  本报记者 刘苗

  网友 侃题

  充分体现了愣娃精神

  昨日,本报推出高考作文有奖征集后,微博里就有众多网友参与讨论。

  网友“Cute千寻”:这是在鼓励人们不要太猥琐退后而应该勇往直前高调生活么?事实上陕西就是缺乏这样的冲劲儿。往往最提倡的就是最缺乏的。

  网友“大手的视界”: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不成功,便成仁。充分体现了陕西人的愣娃精神。

  网友“i疯言峰语”:我觉得会唱《勇气》这首歌的人,都会写这作文: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地肯定……

  中午12:43,刚刚走出考场的西安考生“我是毛玉明”在中午休息时也不忘刷微博,他留言:刚考完,目测50分以上妥妥的。 本报记者肖琳

  名家 解题

  勇气这块敲门砖

  ■吉建芳

  经历是一个人的财富,而经验,来源于经历。

  勇气,勇气是什么呢?

  勇气,是梁静茹喃喃哼唱着的一首歌,十多年前就已红遍大江南北。

  勇气,是埃里克斯·肯德里克执导的一部美国大片,获观者如潮好评。

  勇气,是诗歌,是散文,是小说,也可以是任何它想成为的东西。而我现在要说的,只是勇气本身。

  二十年前的这个季节,我同样面临毕业。只是彼时的毕业和高考学子此时的毕业有质的不同,那时的我即将告别西安电力学校,去一家电力企业上班。毕业前夕,突然想做点什么,以此来祭奠即将逝去的校园生活,并向已经铺到脚下的未来之路致敬。于是,一个又一个夏夜,我在舍友们休息后,轻轻溜出宿舍,借着楼道的灯,一遍遍练习独舞,汗水顺着脸颊,悄然滑落。

  毕业晚会上,当我戴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头饰,穿着自己改制的墨绿色扎染水洗布长裙,在古典吉他的伴奏下娉娉袅袅地出现在舞台上时,同学们多少还是有些诧异的。平日里那样沉默内向的一个她,怎么会有这般勇气?在全校数千名师生的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独舞。

  独舞名曰《雀之灵》。没有杨丽萍那样的舞蹈天赋和科班经历,但并不妨碍我倾情付出一个18岁女孩的满腔热忱。是的,是勇气。是勇气让我给自己四年的电校生涯轻轻地划上了一个句号。

  毕业后,走过一程又一程,生命的长度在增加,生命的广度,也在发生变化。

  勇气给我带来广阔的天空,也带来愈加丰富饱满的人生,但并不是每一个勇气实施的结果都是喜悦。这又何妨呢?我会告诉自己,即便这样,也要比什么也不做,静默接受命运安排精彩许多。每次听到梁静茹唱“爱真的需要勇气”时,我都在心底告诉自己,爱,是需要勇气,但不仅仅只有爱才需要勇气。当众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们都在围观那块宝石而不敢出手时,勇敢站出来的年轻工匠,同样也需要勇气。是勇气,让他敢于去实施切割;是勇气背后的经验,助他实现了完美的切割。一样,都不能少。

  当优势变成局限

  ■孙卫卫

  文中的两个工匠,多像我们一生要经历的两段人生。

  二三十岁的时候,我们像那个年轻的工匠。面对价值不菲、但却有一条裂缝的宝石,敢于站出来,对准裂缝处切开一刀。但这个年纪的我们,除了偶尔的成功、偶尔的光鲜,大多数时间,可能都在经历失败,都在试错,都在沮丧。失败既然是家常便饭,既然得到的不多,那也就无所谓害怕失去。这个阶段的我们无知无畏。

  无数次的失败与试错之后,我们走到了四五十岁,像许多有经验的工匠一样,不再失手。我们躺在荣誉簿上,成为了后人的前辈、学生的榜样,成了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年人。这个年纪的我们,面对一颗有裂缝的宝石,会患得患失,想很多的后果、很多的可能性,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敢尝试。

  看到年轻人那勇敢的一刀,四五十岁的我们总会受到触动:经验与能力更加成熟,为什么失掉了机会?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呢?

  辛苦得到的,总会珍惜,总是怕失去,无论是名誉、地位还是金钱。所以,当经验与荣誉越发厚重的时候,人可能就会越保守,越缺乏勇气;得到了沉稳,失掉了活力;得到了成功,但却似乎承担不了失败和闪失,这似乎是一条天然的定律,是一种人之常情。

  所以,那些不断检视自己的精神领域出现的下坡路、转折点,勇于与自己的局限做斗争的人,是真正值得尊敬,也真正是具有成功潜质的人。他们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没有消退的勇气,是他们成就非凡人生的精神财富。

  “古之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去劈那一刀。年轻自不必说,有一天,等我们真的老了,我们更要有这样的气概。我们有经验,有优势,又有什么可顾虑和不舍呢!当我们真的抛弃了顾虑和不舍,我们就战胜了自己,成为勇者和强人。

 [1] [2] 下一页

编辑:刘超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