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是上“北外”
“他的成绩已经不错了,可他可能不那么看”
刘强的母亲和家人在县城找遍了大街小巷,几乎找遍了所有网吧,也没有找到他。
很显然,6月27日刘强来到三原县城后,应该大部分时间在网吧,可为什么当时没找到,颇令人不解。“可能他对自己不满意吧。”三原县南郊中学的一位补习班学生说,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成绩不如自己所想时,都会有沮丧,但这种感觉,“有的人会持续得长一些,有人短一些,而且不愿被人看出来。”
今年的高考,对刘强而言已经是第三次了。“今年一本分数线是485分,他超了2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舍友说,这样的分数,想被一本的大学录取,只能靠“偶然性”,二本,能录到专业好点儿的学校去。
刘强是去年才转到三原县南郊中学补习的。虽然年纪才二十出头,但相比于应届生,他已是高考的“老资格了”。
“他喜欢开玩笑,说话总能把你逗乐。”王珂是和刘强走得较近的一位舍友,在他印象中,刘强并不是一个看上去“一本正经的书生”,平时在宿舍,或者打饭的时候,都说说笑笑的,很开朗。
但这样的时间并不多。在补习班的日子,每天从早上7点10分到晚上10点左右,大部分时间,无论是王珂还是刘强,都要奋战在迎接高考的战斗中。在这个有82个学生的班级里,70个是和刘强一样的补习生,而刘强因为学习刻苦,考前的各项测试,总排在前面,“几乎没有什么科不好,数学、英语更是没得说。”一位同学说。
即便如此,刘强的高考之路,却并不算顺利。2011年,他在三原县北城中学第一次参加高考时,考上了专科,但他没有去,想着第二年上个本科,有个更好的出路。于是,他转到南郊中学继续补习。去年,他一鼓作气,成功跨越了二本线,可由于院校报高了,没能走成,没办法,他只好再次选择补习。
“在我们看来,他的成绩已经不错了,可他可能不那么看”同学张光辉说,分数下来后,由于今年补习只比去年的成绩提高了10分,觉得“他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也有同学说,他的理想是上“北外”。
压力,压力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刘强的死让班主任李志华颇感意外。在他印象中,刘强在校属于比较安静的那种学生,虽不怎么和同学来往,不过关系还不错。而且,从他补习的情况看,每年都在提高,这已经相当不易。
“补习生,哪个没有压力,但之前,真看不出来一点征兆。”李志华说,平时他很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有情况,就会主动疏导,但刘强给他的感觉是,是个踏实学习的好学生,没有一点坏毛病和反常的举动。从他跟同桌所说的“离家出走”来看,似乎来自家庭的压力更大一些。据悉,由于家境不好,从他念初中时起,全家就开始为他的学费奔忙。考入三原县北城中学后,刘强曾获得2008年彩票公益金资助。钱虽不多,但对于刘家来说,还是颇能起到些作用的。不过,其亲属说,不知什么原因,“后来,这笔钱只给了一年就没有了”。
当时,刘强每年念书的费用加起来约一万元左右,这对于一个主要凭种植庄稼获得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压力颇大。而他在县城补习这两年,每年的费用也在一万元以上。这些钱,让刘家债台高筑,苦不堪言。
“生活上,他和大家没什么两样。”刘强的舍友们却说,相处一年多,并没有看出来刘强在生活上刻意节俭。同学们之间,原本的差别也不大,基本上都是从宿舍到饭堂,再到教室,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只是略感枯燥而已。在舍友的记忆中,刘强偶尔也会去放松一下,打打羽毛球。
“要说压力,可能大家都有,当然补习的时间越长,压力越大”。舍友王珂说,即便学习压力大,他也从未听过刘强抱怨学习成绩,更没听他抱怨过家人,“就是有时候,会发现他会一个人默默地抽上几支烟。”
谁也不知道,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