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商报独家访延安市副市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杨宵
延安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重大灾情。那么这次灾情有什么特点,政府是如何应对和处置的呢?昨晚,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延安市副市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杨宵。
暴雨已超出百年一遇标准
自7月3日以来,延安市连续出现3次大的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12毫米,延川县降雨量累计达到481.3mm, 宝塔区388.8mm,中东部几个县的降雨量也都达到200毫米以上,是1945年延安市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暴雨日最多、暴雨日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降水过程,已超出百年一遇标准。中北部10个区县12天来的降水量超过延安年均降水量的80%以上,几乎下了一年的雨。
三条主要河流最大流量并未达到洪水警戒流量,但连续强降水却造成多处山体滑坡、民房倒塌、人员伤亡。其原因主要是延安上半年持续干旱、上游库坝拦蓄和退耕还林后植被继续了水分,导致河流水少,山体蓄水增强,虽无洪水但山体垮塌严重。全市10个县区、11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到37.52万人,大范围滑塌4963处,房窑倒塌36136间(孔)、水毁各级公路216公里、毁桥涵317座,经济损失达15.66亿元。
把撤离危险地段的群众作为首要任务
从1977年以来,延安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汛情,多年来汛期无汛。所以长期来,延安人总以延河水的大小来判断汛情的强弱,但这次降水过程中滑塌这么严重,但延河水连警戒水位的一半都不到。
认识的不足导致准备、防范不足,多日的强降雨全部渗透到土里,使土壤涵水量严重饱和,几乎成了黄泥汤,11日前后多县区开始大范围、小规模的滑塌,多处道路一度中断,导致多名群众死亡。
延安市当即调整工作思路,总结前期工作的不足,再次研究部署防汛减灾办法,并于12日启动应急预案,对全市库坝、危窑及滑坡、低洼拉网排查,把撤离危险地段的群众作为首要任务,及时转移撤离群众9.23万人,设立541个临时集中安置点,安置32508人。目前,因灾死亡人数较前一阶段直线下降。
灾民的安置成政府最棘手的大事
这次受灾群众达37.52万人,一下子又撤离集中了9.23万名群众,临时吃饭、住宿的问题好办,但损毁损伤的房屋一时难以修复,有些地段的房屋窑洞已经不具备修建加固的条件,灾民的过冬防寒还必须考虑,灾民的安置成政府最棘手的大事。
现在延安最需要的是帐篷、棉衣棉被,损毁的道路抢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从目前损毁情况来看吗,全面修复损毁的公路到灾前水平,至少需要2年的努力,灾民的损毁房屋修建加固,城市受灾人口的居住安置都需要时间和资金。从这些情况来看,延安各级干部必须要有思想准备,要打防汛持久战。 华商报记者王培民
编辑:李晨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