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厨改’,
便宜还要1500元”
海淀区稻香园小区东侧就是中关村电子城,这个小区里很大一部分租户都是与 IT 有关、怀揣梦想的外地年轻人,他们自称为“IT 民工”。虽然尚在 IT 产业链的底层,但那些崛起的电游首富、顶尖网络工程师的传说,他们天天耳濡目染。所以,尽管居住在狭窄的合租屋里,但每个人都坚信自己未来能住进一个大房子。
在稻香园小区里的一套三室一厅,程龙租住了一间“厨改”。“厨改”就是由厨房改成的出租屋,墙上还贴着厨房特有的白瓷砖。虽然管线已被拆掉,但固定管线的架子依然突兀地伸出来。90厘米的单人床和一张电脑桌就将这个“厨改’塞满了,笔记本电脑斜放在床上,行李箱挤在床脚边。程龙说,之所以半天没开门,是因为必须要挪开一些东西才能下地开门。
盛夏的北京闷热无比,但“厨改”里却连电扇也没有。程龙说,如果别的屋打开门窗,“穿堂风”还是很凉快的,但多数时间,每个房门都是紧闭的。程龙说,“厨改”的租金比其他屋便宜,每月1500元。
其实,25岁的程龙收入不低,他在一家上市的 IT 公司做项目经理,月薪 8000 元。住在这里是因为要考CCIE,一个被全球公认为 IT 业最权威的认证,在中国只能在北京和香港参加考试。
白天工作,晚上去培训学校上课,“回来直接睡觉,也就三四个小时,住得好不好也无所谓了,主要是离学校近。”考完试,程龙就回沈阳工作。他说,考下CCIE,他的月薪就可以达到15000元。“那我也不会考虑在北京买房、工作,因为北京的压力太大,一间‘厨改’都要 1500 元。”
新规解读
一屋最多只能住2人
住建委副主任随身带着媒体剪报
市住建委副主任王荣武的笔记本里,夹着前不久媒体的一篇报道的剪报:一套 80 平方米的两居室里,竟然住了 25 个人,除厨房和卫生间外,两个房间和客厅全部摆满上下铺床……文章的配图中,上下铺之间的空隙几乎只能侧身而过;床架之间横七竖八地拉着晾衣绳,内外衣裤犹如“万国旗”,毫无隐私可言。
看到这篇报道后,王荣武说“令人震惊”。“一方面我为租房人的安全担心,一旦出现火灾等情况,很可能造成群死群伤;另一反面,群租房的乱象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2人”“5平米” 保证基本舒适隐私
王荣武说,北京出台界定群租的标准,5平方米的标准指的是人均居住面积。市住建委市场处副处长林少华说,居住面积是指原始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使用面积,不包括厨房、卫生间、浴室、储藏室以及各室之间走道等辅助设施面积。概括来说,就是指卧室和客厅的使用面积。
林少华说,5平方米的标准是从住房原始的设计承载力出发,按照住建部的《住宅设计规范》: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单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因此推算卧室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一间居室居住2人,才可以保证基本的舒适、卫生以及隐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