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我们除了做题还学会些什么?”高中毕业学生的质问,曾让一位老师感到心痛——他就是“万言书”的作者杨林柯。然而,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悲观地是,他依然是一位孤独地行者。

  呐喊没有改变孩子们的生态,他们的处境似乎更加恶劣:作业越来越多了,眼镜片也越来越厚,孩子周末的时间都奉献在了补习班。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有的的孩子默默忍受,有的孩子放弃自己彻底沉沦。学习成为孩子们的“坟墓”,埋葬了青春。

  更有甚者,孩子成为家长的“仇人”。最近的案例是,5月12日,河南鹿邑县法院原院长高天峰和女儿在家遇害,经调查,原来是其子不堪学习重压,买凶杀父。极端的其实并非个案,又有多少家长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快乐,而寄希望于孩子长大后能理解自己?

  但是,青春的美好如白驹过隙,一去再也不复回了。所幸,还有一批校长和老师们,他们探索着教育最后的良知,试图有所改变。如,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又如,让他们认知生命的意义。

  钱学森之问和一位西安校长的反思

  “名校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是高考状元,但是这些孩子为什么一到大学就销声匿迹了呢?”奥林匹克花园学校的校长李鸿说。多年的教育经历让他困惑:“我们传统的教育出了问题,它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扼杀的。”

  2009年5月14日,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蔡言厚所带领的课题组,发布了迄今为止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100多页的密密麻麻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顶尖人才”。

  “北大清华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蔡言厚认为,高考可以挑选出优秀的中学毕业生,但分数与学生素质、能力之间并不严格对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题背后一个荒诞的逻辑却是,中国的孩子却是公认世界上最苦最累的孩子。

  很多年以来,“素质教育”只是画了一张美好的大饼,而背后依然是为了应对高考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可考上一所好大学,对于孩子来说,显然并不是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全部。

  庆安中学(初中部)位于西安莲湖区丰镐一路,校门前窄窄的巷子并不为人所熟知,它是莲湖区排名第一的初级中学。进了学校大门,四周的教学楼围着一块几亩地的操场,这几乎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它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可外面的人未必想进来。

  “我们以前忽略了,孩子们到学校来,其实也是需要一个理由的。”庆安中学校长刘国峰说。刘国峰今年57岁,当了18年校长。按照西安校长的平均年龄来说,他早已“到站”,但是就是在他任校长的最后关头,一场改革在庆安中学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2010年9月,庆安中学宣布实行“课改”,第一步是说服家长,按刘国峰的话说,如果家长不理解那么什么课改都是白搭。学校别出心裁地制作了3000多张请柬,发给孩子家长的工作单位,要求家长务必抽出时间来开一场家长会。

  家长会之前,刘国峰有些忐忑:说实话吗,那我这个校长还干不干了?他拿着自己准备的三本手写的密密麻麻地笔记,掂量许久,心里实在了一些,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刹那,他决定豁出去了。

  在学校的操场上,他发言说,我们传统的教育下孩子存在12大问题: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自尊心强而耐挫力极差,缺乏自信,思想压力很重,以及过于内向和有强烈的嫉妒心理等。而除了家长的教育责任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一样“罪不可恕”。

  “学生长大后有杀人的,有盗窃的,有抢劫银行的,这些还都只是表面的犯罪。实际上,他们大多数孩子的内心健全吗?考上一本大学又能比三本学校好多少呢?孩子的内心扭曲了,有些还患上了精神病。上学本来是一个人生经历的过程,但是并不是让孩子在经历中走向死亡。”刘国峰言辞有些激动。

  众所周知,罪魁祸首是应试教育,成绩成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指挥棒”。刘国峰坦言功利教育的弊端:“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大量的重复性作业与考试,学生成为被动的受训者。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和特长发展及学习主动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3个小时的演讲,中间休息20分钟,没有一位家长离开。后来,2012年7月份,这篇演讲的简化版本被放到了西安教育网上,截止目前,它的读者已经超过6亿。

  今年就读于初二年级的女生曾一诺,本来属于某“名校”片区,她的妈妈刘剑青在听了这个校长的演讲后,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选择了教育质量相差巨大的庆安中学,她告诉记者:“我不想把孩子变成敌人,没有什么比她轻松快乐更重要。”

  “过去,我们逼着孩子学习听讲,传统的教育毁了孩子。现在,我这个校长要反省,教育为什么就不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刘国峰说:“原来,看见孩子们的笑容,才是一个校长最大的成就。”

  学习的成就不是成绩而是“情商”

  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不是一个校长偶尔的“心血来潮”,近日来,本报记者专访多位中小学校长,其中不乏一些传统名校的校长。他们的思考很一致:“改革教育方式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传统教育的弊病早已是千夫所指。著名史学家资中筠说:“在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最为严峻。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

  可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学校排名等举措,让学校无法抛弃唯成绩论,名校老师亦向本报记者诉苦:“为了争取排名领先,学校逼老师,老师再逼学生。光小学生就要开8门课,能不让孩子做作业到半夜吗?”另外,在“虚荣心”抑或是“望子成龙”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家长依然无法放弃逼迫孩子做大量的作业,不去上奥数班、钢琴班、奥语班——名校,依旧是大多数家长们的终极梦想。

  赢在起跑线上,花数万元,找关系,去上一个重点幼儿园到中学,不论在哪个城市,这都是中国社会公开的秘密。但是家长们不曾意识到,这些学校除了学习成绩,和压垮学生脊梁的作业,它还带给了孩子什么去赢得未来的资本?

  一位西安“名校”的小学语文老师李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孩子其实并没有选择,名校存在的问题也是所有学校所共有的,那与其在一所不怎么样的学校让孩子受苦,那还不如来上名校,最起码可以保证成绩。

  与此同时,国家发起了多场改变学生现状的教育改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层面共发起了8场教育改革,其中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9月1日,全国38个县、区的小学到初中正式启动课改。

  作为这次课改的延续,2007年9月,陕西、北京等11个省市的高一新生进入新课程实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发展学生,快乐学生。

  但是,仅仅是把狼牙山五壮士撤下学生的课本,增添了武侠小说大师的金庸的小说片段,甚至是流行歌词,就是素质教育了吗?近十年来,教材换了一遍又一遍,英语课上的“李雷和韩梅梅”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但换来的只是越来越厚的作业本,和小学孩子就大量近视,不少孩子还患上了抑郁症。

  “教育之痛不仅仅是学生之痛,家长之痛,它更是国家之痛!”2013年5月7日下午,在西安高陵县第一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沙龙,主题是如何通过改革,重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陕西近百名中学校长闻讯而来,最后,校长们的共识是——教育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学生的最大成就不是成绩而是“情商”。一个孩子的童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有责任让孩子具备一个社会人的能力。

  可问题是,高考的导向模式如果不能改变,素质教育会不会永远是一纸空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兼顾高考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模式呢?

  改革存在于实践当中,只有在一线的校长最懂教育。实际上,早在2003年,一场自下而上的区域课改就已经渐成雏形。

  孔子故里、山东这个传统的教育大省,一场发源于杜郎口中学的课程改革影响了中国:在频临倒闭的情况下,校长崔其升为了拯救学校,无意间开创了一套新型的课改模式,其核心理念用八个字可以概括,即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具体操作方法为:老师上课时只引导少讲课,鼓励学生自学,还课堂于学生。

  2003年5月,《中国教师报》的著名教育专家李炳亭出版专著《杜郎口“旋风”》,一举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上升到中国教育新一轮改革高度。李炳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说,在这场改革中,杜郎口中学起初只是为拯救学校的教育质量,它并不曾意识到这是一场站在传统教育对立面的重大突破——对课堂模式的改变,看起来很细微。但角色从本质上转变了:它明确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翁,有兴趣的学习才能让孩子们快乐起来。

  10年来,杜郎口的“无意”已经成为中国学校课改的一个典型样本,《杜郎口“旋风”》也成为教育界最畅销的教育专著,在很多校长眼中,这本书是诠释中国课改的蓝本。现在,几乎每天杜郎口中学都要接待1000多名的各地参观学习者,他们中很多人是来过多次的学校校长。

  同样,据不完全统计,10年以来,全国已有500多家中小学受到杜郎口模式影响,走向区别于“教材课改”的真正“高效课堂”课改之路。

 [1] [2] 下一页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