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本报讯(记者武敦煌)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王康不一样,他迎难而上,还说要坚持一辈子。

   “我们都担心过他走掉”

  二十多年前,住在西安新城区咸宁社区的张宁因考试失利,精神上受了刺激。从那时起,父母就开始担忧她的婚姻。

  “她这样了,条件好的小伙子,谁愿意找她呢?”咸宁社区主任王文莉说,后来,张宁还曾失足坠楼。1997年,24岁的商洛小伙王康和张宁结了婚。

  虽然张宁有病,但生活还能自理,婚后第二年,两人有了儿子。

  王康文化程度不高,平日里,他四处打零工,承担家庭支出,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有人在私下揣测:这小伙子凭借婚姻进了城,却要背负照顾妻子的责任。如果哪一天王康想离开这个家,岳父母也毫无办法。“说实话,我们都担心过他走掉。”咸宁社区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他走了,谁来照顾张宁和一家老小呢?”

   “我不照顾她,谁照顾”

  9月3日下午3时,王康比约定的采访时间迟到了30分钟,他满头大汗来到居委会,身穿一件别人送的土黄色短袖,一条十年前买的黑色裤子卷至膝盖,脚踩一双黑色布鞋。

  “事情多,上午刚下班,下午马上又要去。”王康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在家附近的一所高校食堂里炒菜。每个工作日,他从上午八点半忙到中午一点,短暂休息后,再从下午三点干到晚上八点。这样的节奏,已经七年。

  说到自己的婚姻,王康神色平静,并不觉得照顾妻子有多了不起。“她这么可怜,我不照顾她,谁照顾?”王康说,“16年前答应了丈人丈母娘,我不可能半路走掉。”

  提起儿子,他很高兴:“儿子跟我姓。他在上技校,明年就能毕业挣钱了。”

  问起女婿,老人竖起大拇指

  王康和妻子、岳父岳母住在一起,两位老人年过八旬,身体也不太好。3日下午,在王康家,见记者进门,张宁从凳子上站起来问好,还挥了挥手。但记者问她话时,她只是单纯应和,无法说出完整句子。记者问王康岳父“你女婿怎么样?”连喊三次他才听见。老人竖起大拇指:“好,好!”对旁人议论,王康只是笑笑,不过他否认是为城市户口而和张宁结婚。“如今我的户口还在老家,农村这两年好多了。”下楼途中,王康说。(王康、张宁系化名)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