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每年,我国新生婴儿超过2000万,其中七成左右的孩子是通过奶粉喂养长大的,巨大的需求让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迅速。为规范市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国家在2011年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

  但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这个政策却是形同虚设。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天津这家医院的妇产科。一位产妇家属告诉记者,奶粉是医院给准备的,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品牌。记者走访了多间病房,当询问产妇和家属新生儿喝的究竟是什么奶粉的时候,他们都表示并不清楚。

  赞助费决定“第一口奶”

  “第一口奶?不知道,没问过,应该是医院统一的吧。反正没问过我。”一个产妇告诉记者。当记者提出想自备奶粉时,护士明确地告诉记者不可以:“我们这儿一般不让”。而关于医院使用奶粉的品牌,这位护士这么解释:“得看你们孩子是在哪儿,是儿科还是我们这儿,到时候根据孩子的情况安排,根据楼层,给孩子喂不同的奶粉。”

  孩子的“第一口奶”如此重要,但是在天津这家医院为什么要这么“大包大揽”?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之前在多美滋奶粉公司工作过的一位销售主管。多次交流之后,她说出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内幕:“给钱。每年跟医院都有合作,我们给她们送钱,每年几十万。可以说达成了默契,现在天津市场竞争很激烈,各个楼层都被奶粉企业瓜分,你如果给的钱不合适,很可能下个月就换成别的了。”

  在记者再三要求之下,这位曾经的销售主管给我们发来了一份打款明细。里面是多美滋公司给天津各家医院医生打款的“明细单”,不仅仅有医院的名字,还有被打款医生的姓名,以及银行卡号、打款金额。

  在这份打款明细中,多美滋公司每个月都会向这位戴医生的银行卡里打钱。戴医生说出了和医院“接触”的方式。“就是给医院赞助一些学术活动。做一些学术活动的赞助,一两万块钱的赞助费呀。”戴医生所说的“学术活动”,指的就是奶粉厂家安排的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一般会请医院的专家医生讲课,各医院的医生、护士听课。而这样的“学术活动”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它的目的只是一个,就是给医生、护士送钱。

 [1] [2] 下一页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