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唠唠嗑,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而将看望老人写入法律,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当今社会“空巢老人”现象的严重性。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更多的是老人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容。
西安市民:能理解,想娃们都忙么,现在压力也大,都在外头忙得很,奔波呢。
作为儿女来说,要面对现在社会巨大的压力,很多人都是身不由己,心里也装着对老人的满满愧疚。
西安市民:(老人)嘴上老说工作忙就别来了,然后路上折腾得受罪,怎么的。但是心里特别希望你回来。
记者:老人给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你能听出来其中的意思?
西安市民:能,心里挺难过的,挺心酸的。
西安市碑林区新界社区工作人员:我也做儿女的,我父母都在跟前,一个月回去不了两次。做一些家务呀,洗洗涮涮,做个饭呀什么的。一进门就开始,就想的一刻都不停,就想这把老人这一个礼拜的活呀,卫生啊吃的都给他做好。
记者:但是现在往往做不到?
西安市民:做不到,心里也不舒服,有时候走的时候也是眼睛含着泪走的。
对于老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慰藉,也就是子女能够经常陪着自己。这种要求绝对不过分,但是现在确实有一些子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经常回家,甚至不回家看望老人。
黄利生:有些老人儿女挺多的,就是相互推诿责任,有三个儿子,有的有五六个(子女),谁都不照顾,你推我 我推你,最后老年人就挺可怜的,法律对他们就是一种约束,我觉得对这种人就很有必要了。
那么,仅靠一部法律能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吗?
黄利生:现在提这个东西,就是社会逼得出了这个法律,道德水准都高的话,就不必要用法律来限制。
西安市民2:我觉得解决不来,你说外地咋办?就凭个国庆,过年,元旦,真的只能解决表面的。
西安市民3:忙就不是原因,不是理由。传统的东西要靠法律来约束,这是不是悲哀?
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普遍存在“421家庭”的家庭模式,即两个成年人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对一个成人来说,实在力不从心。国家应当强化养老保障,让老人体面生活,有尊严地安度晚年,这比“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更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