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红,37岁,现为南郑县供电分公司修试所所长,他看上去很平凡--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板、不高的个子……这和我们心目中的劳模形象多少有些区别,没有想象中“英雄”般高大的感觉。提起这几年获得的荣誉,他却总说:“我只是在我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尽责地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说这话时,他的神情透露出对工作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和眷恋。
勤学苦练成就“业务尖兵”
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先后在多个岗位工作过,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配网修试。很多人认为检修工作是脏活、粗活、累活,但他认为,任何工作都一样,需要用心雕琢,讲究完美,注重细节,逐步积累。因为不是科班出生,他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懂得电力行业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勤于动手,也要勤于动脑。在工作中学习,是他二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平时一有空他就埋头钻研业务技术,从使用老虎钳、板手等检修工具练起,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他时常请教老师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每次参加检修工作,只要稍有不懂,他都要刨根问底,苦思冥想。汗水总有回报,凭着自己的努力,他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和行家里手。2010年,在市公司技能大赛中取得配电检修专业第二名,同时被市公司聘为技术能手。
近几年,南郑电网技术升级改造不断,南郑大道、汉南大道得电缆入地工程,渔营变10千伏线路和环网柜安装、南郑大道环网柜迁移、南郑大道东段负荷转移工程,这些工地都留下了岳红的身影和汗水。他常常下到电缆沟里,一待就是一天,让跟到一起的同志惊叹不已,可他总是淡淡一笑说“谁让我是干这一行的呢?在随后的汉中卷烟二厂以及五七厂的10千伏电力电缆施工工程和城区10千伏架空线路改造工程中,他又加入其中,严把制作工艺关,在先后的几期工程中由于工期短,质量高,工艺好,达到了总体设计要求的标准,顺利的通过了验收,受到了公司领导和外界的好评。如今的大河坎区域城市电网入地工程已具规模,望着城市靓丽的新颜,他为自己的扮靓城市感到莫大的满足。
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给设备和电网留下隐患和危害,从而影响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每次接到工作任务,他总是习惯性地提前查看图纸或到现场详细落实,做到心中有数。为了设备的健康运行,对每一个问题和细节,他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有时候为了搞清楚一个疑问,他要分析到深夜。十年来,在他所负责修试的数千台设备中,从未出现过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返工,也从未发生过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
应急事故抢险“一把尖刀”
遇到电力故障和技术难题,领导和同事总会想到岳红。不管半夜三更或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他便立马动身赶往事故现场。
2008年初,南郑遭遇五十年不遇特大冰雪灾害,全县普遍受灾,连续降雪长达一个多月,公司27条10千伏农网线路、设备受损严重。当时正值年关,群众盼电心切可想而知,为了早日恢复供电,保证让每家每户过上一个明亮、温暖的年!接到通知,他甚至来不及加一件衣服,便赶往故障点进行抢修。数九严冬,寒风刺骨,设备覆冰近10厘米,施工相当危险和困难,他小心翼翼把冰凌一点一点地敲下来,人冻得抖个不停,手也不听使唤,刺骨的寒风使他直打寒颤,头感到一阵阵地眩晕,可是一想到有那么多人都在盼着用电,身上就来了劲头,咬紧牙关坚持工作……
元坝10千伏线路被肆虐的冰雪毁坏,涉及千家万户春节用电。岳红二话不说,跟随抢险队伍赶到海拔2300多米高山巡线、抢修。覆冰严重,寒风刺骨,抢修条件极为艰苦。往往一处事故点就要十几个小时才修复,在寒风刺骨的冰雪中,他与抢修队员们将一根根线路重新拉起,将一根根冰凌敲掉,将一根根电杆重新树起,就这样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了13天,提前完成了线路抢修任务,确保了灾区人民在春节前用上了电,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2012年,“7.9”洪灾使南郑南部山区电网遭受严重破坏,受灾最重的牟家坝全镇及抗洪抢险指挥部急需用电。接到上级抢修任务后,岳红二话没说,挑起这副沉甸甸的担子,驻扎在重灾区牟家坝。此时的牟家坝全镇失电,一片凄凉。待洪水退去后,他顶着烈日坚持奋战在工地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从接到命令到灾区抢修,整整7天没回家,累了只能靠在抢修车上,身上痒了只能忍着。由于睡眠严重不足,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由于没有澡洗,就连印着“陕西电网、双优电网”字样的工作服都看不清字了。
10年来,他带领所员奋斗在一线,不怕吃苦,尤其遇到重大活动、节假日保电及线路故障处理,他总是主动请缨,多次放弃节假日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参与保电任务上百次,圆满完成了各项保电任务。
踏实肯干成就自身价值
变电检修工作,并不是一项不接触社会、单一的工作。2009年9月14日中午3点,秋老虎的余威尚未褪去,由于电缆沟中潮气太重致使电缆中间头爆炸造成大河坎镇部分地区突然停电,高热的夏天较大面积的停电,对群众意味着什么,对供电公司意味着什么,他没来得及细想,但对作为对电缆头包接流程有着独到能力的岳红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却想也不用想就能知道。
设备故障是命令,冲锋在前是天职。他和抢修人员一起跳进电缆沟,当时电缆沟中积水过膝,湿度极大,加上高温天气,电缆沟犹如一个桑拿池,他和同志们一道,满头大汗、一身油污,在阴暗潮湿、臭气冲天、肮脏不堪的地下电缆沟里抢修事故17个多小时。路过的市民不时有不理解的责骂声,也有理解的称赞声,但不管哪一种声音,给他的,都是动力。汗水伴随油污在脸上渲染着,污泥夹杂着恶臭在鼻孔升腾着,他却无暇顾及,因为他知道,再接的电缆头,比第一次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他专心遥测电缆绝缘、剖剥电缆铠甲、打卡子、焊接地线、包扎电缆终端头、压电缆芯接线鼻子………送电一次成功!在最短的时间内供电,就是给他最大的殊荣。
2009年,“太阳-太阳”光伏发电工程启动,为保障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使山区人民尽早送去光明,公司领导把调试、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的重任交给了岳红。面对重任,他主动联系光伏设备制造商,搜集设备的资料,掌握设备性能;购买图书,上网查阅资料,挨家挨户的走访村民,熟悉每家每户地理情况,了解山区气候特征,选择安装光伏设备最佳位置。在掌握了所有的技术资料、住户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后,他确定了最佳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动工之后,又与安装人员一起带上干粮上山下沟,翻山越岭,把光明带给每个农户,也让群众更加了解了陕西地电肩负的社会责任。2009年12月,“点亮最后一盏灯”终于使全县告别了无电村的历史,“那一刻,我不仅体会到地电事业的崇高,身为地电一员,我更是感到无比自豪。”这样的故事,在岳红的平凡工作中,周而复始地回旋着。
近年来,他先后被南郑县供电分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十佳员工”,被汉中供电分公司评为十佳员工,被南郑县委评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被集团公司授予“十大杰出青年”。
得知被评为集团公司劳模后,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专注扎实地完成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就在笔者试图多次联系他采访时,他却一直忙碌在变电站更换开关和国庆节前的保电工作,简短的采访中他告诉笔者:“作为一名地电员工,我与集团公司共同成长,也见证了我们地电事业的发展历程。成绩与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会以劳模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继续锤炼业务,以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百倍的工作干劲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文/通讯员 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