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世上有两种黑车,一种是黑车,一种是西安的黑车。能像西安这般将黑车“孕育”成一种文化、一种风景线、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还真是罕见。
以大量盘踞在城西客运站的黑车来说,他们自成系统,根深叶茂,从拉客、派车、跑趟都有明确的组织分工。而且很团结,倘若有出租车来抢生意,他们定然一致对外。
这么一批常年如狗皮膏药一般紧紧贴在城西客运站的黑车,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咸阳。

去往咸阳的拼座是他们最大客源,“存在即合理”这一句话又得到很好体现。如果说相关部门的打击不力令黑车有生存余地,那么源源不断的客源供给就是令黑车为利所驱。
乘客有乘黑车的需求,从而养活了黑车,给予了黑车壮大的资本。如若有关部门真的出息了,将黑车彻底取缔,恐怕很多人也会觉得不适应。
换言之,在城西客运站,人们之所以有乘坐黑车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去咸阳不方便。

一句喊了十几年的“西咸一体化”口号,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却远远比不上新区项目新建的速度。尽管城西早有59路公交直抵咸阳市区,地铁一号线的开通也令两城的便捷提升。但是,这些对于两市的交通而言仅是杯水车薪,供不应求,单单难以解决的夜间公交早收车就已给黑车们留下巨大商机。别无他选,又该如何去选?
西咸公交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两市,甚至是省上三方力量共同促就的。而恰恰是需要多方力量来商定,任一方就独木难支。核心在于在一体化问题上捆绑的多方,如何是在统一诉求的条件下有效的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只能落得举步维艰。虽然对于两市交通的问题上,相关部门也早就出台的明确的时间规划表,但待得实现,尚需数年。

对于一些巨大的交通工程,耗时耗力,无可厚非,可是加开几路公交车,就真的那么难?光修桥、光造路,却鲜设公交,人们所要求的基本便利真有那么难?
切莫让西咸一体化成为两个在一起都拍不响的巴掌,那些纠缠不清、难以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已经将西咸的交通堵得太久了。
一体化是个好想法,但别只方便了投资人,忽略了老百姓。城西客运站往来不绝的黑车们,讽刺着这两座近在咫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