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部分快递员不执行收寄验视
根据我国《邮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邮政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收寄验视制度。其中对信件以外的邮件,邮政企业收寄时应当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那么法律规定中的“收寄验视制度”在现实中到底能不能真正的执行呢?今天,我们的记者专门走访了西安的一些快递业务人员。
记者首先将3瓶饮料和1瓶矿泉水放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奶箱中,然后用胶带纸将箱口封死,随后外出寻找可以邮寄它的快递公司。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我先看一下能寄不。”
记者:“这个能不拆开么?”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必须拆开。”
记者:“因为我已经贴了一层了(不想拆)。”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你往哪寄?”
记者:“西安市内。”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西安市内可以不拆了。”
记者:“这个咋算钱呢?”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肯定比你送过去要贵。”
随后,记者又分别询问了申通、圆通、韵达以及中国邮政等快递员能否快递奶箱中的货物,其中不少都一口保证可以快递,有的甚至承诺绝不打开外包装。
记者:“问一下您,这个能寄吗?”
圆通快递公司快递员:“什么东西?”
记者:“饮料,寄到西安市内。”
圆通快递公司快递员:“同城的?”
记者:“对,同城的。”
圆通快递公司快递员:“回去我再拿泡沫给你轻轻拦一下就行了。”
记者:“您看我们这个不是封好了么,就是怕拆开了难看。”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这肯定得拆开,里面晃呢,没垫实。”
记者:“能不能不垫实,要是坏了我们自己负责,就不想让拆开。”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那可以,我给你把这一装就可以。”
韵达快递公司快递员:“寄的什么东西?”
记者:“就是这个。”
韵达快递公司快递员:“按公斤算。”
记者:“用不用拆我们这个包装盒呀?”
韵达快递公司快递员:“不用。”
记者:“不拆?”
韵达快递公司快递员:“对。”
在所有被采访的快递公司中,只有中国邮政和申通快递的快递员拒绝了记者的要求。
申通快递公司快递员:“这是什么东西啊?”
记者:“饮料。”
中通快递公司快递员:“寄不了。”
中国邮政快递员:“液体?”
记者:“对,饮料。”
中国邮政快递员:“里面是塑料瓶还是?”
记者:“塑料瓶。”
中国邮政快递员:“那个不敢寄。”
我国《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各类易燃烧性物品,如汽油、煤油、酒精等;各类易腐蚀性物品,如火硫酸、盐酸、危险化学品等都是禁止快递的。而发生在山东刘先生身上的悲剧,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寄件方对所寄邮件的真实性进行了隐瞒,而快递公司没有发现。设想,如果记者当时放进奶箱里的不是饮料而是柴油,酒精甚至其它危险化学品,那么就此埋下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为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寄件者要严格遵守禁寄物品规定,另一方面,快递公司恐怕不能再让“收寄验视制度”只停留在纸上。第一新闻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