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坚守的最后原则 不能两极分化

  说到原则性,那么毛泽东的原则性到底在哪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他坚持的最后原则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他的立场在哪里,他的底线又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关于社会主义最大的原则无非是这么三条: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原则性很强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在毛泽东那里,就一定是他的底线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分析。

光明讲坛:走近毛泽东

  比如说按劳分配,毛泽东就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个最终的原则去坚守。他甚至认为,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1974年,他在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时说过:“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后来,他又多次谈到这一观点,强调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在他看来,按劳分配某种意义上是用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说,这并不是他要坚持的最后底线。

光明讲坛:走近毛泽东

  第二个,关于计划经济。人们常说毛泽东时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个话一点都没有错。因为在《共同纲领》里面,就说新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不是说要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到过渡时期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已经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许多弊端,开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比如他说过:“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正是从那时开始,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要实现第二次结合。为实现第二次结合,他写下了《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著作,提出很多好的思想,努力摆脱苏联计划经济的束缚。

  然而要打破苏联计划经济的体制,谈何容易。因为搞经济建设不像打仗,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编辑:刘超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