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园区建设项目地下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从墓志铭确定,该墓的主人是风云历史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一生跌宕起伏,从戴罪之身到权倾朝野,最终又死于非命。在她死后,风波也一直不断。当初下葬后出于不明原因,上官婉儿的墓被严重破坏,墓葬内连尸骨棺椁都未留下。千年之后墓葬被发现,但现在或又要面临被回填。上官婉儿墓葬可能被回填的消息牵动着上官氏后人的心,去年11月11日,上官婉儿的后人向陕西省文物局提出申请,希望上官婉儿的墓葬得到原址保护。如得不到原址保护,希望申请将墓葬迁回上官婉儿祖籍河南,迁到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的墓陵旁边,“也算祖孙团聚”。
目前最终处理方法仍在商讨之中。
一场“上官婉儿老家”的争夺
复姓,在大多人心中,或应是武侠小说中在江湖上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派,甫现身,不是外形俊朗衣帽华丽的翩翩公子,便是放浪形骸独步天下的武学奇才。
河南,素为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有100多个姓氏源于河南。上官也不例外,据考证,上官姓氏起源于河南滑县上官镇一带。《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上官氏出自芈姓,始于春秋时期楚怀王的次子子兰。
关于姓氏的来源,一种说法是“官职”说,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后人以其官职为姓,延续至今;另一种说法是“封邑”说,春秋战国时,公子兰封地“上官邑”,后人便以其封邑为姓氏。“河南滑县东南是楚怀王祖先发迹之地,楚怀王宠爱次子子兰,便将祖先发迹之地封给了子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上官姓委员会秘书长上官英敏说,现在的滑县上官镇,并没有上官姓氏,当地多为尚姓。一种推测是,上官氏族历经千百年繁衍生息,因多次遭逢诛灭九族之祸,有后代改为“上”、“官”、“尚”等姓,具体情况尚不得而知。
时至汉代,上官家族迁至甘肃,宋代大词人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记载,上官原为楚国贵族,汉代时,“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迁往“陇西上邽”——现在甘肃天水,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后部分迁至福建邵武,自此开始在全国开枝散叶。到了隋唐时期,回迁至中原地带的上官后裔开始在政坛、文坛上崭露头角。
“资料显示,上官婉儿籍贯为唐代陕州人,即现在的河南三门峡地区。宋代大词人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也详细记载了其家族的迁徙路线。”上官建芳说,“宰相世系下”章节提到,上官氏原为楚国贵族,汉代时,“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迁往“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后上官婉儿的祖先定居三门峡地区。
在上官家族中,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地位最为显赫,唐高宗时期曾官拜宰相。上世纪80年代版本的《陕县县志》记载,上官仪恃才自傲,工于诗词,所写诗词“绮丽婉媚”,辞藻华丽,为当时达官显贵所追捧,被称“上官体”。后因曾谏言废除皇后武则天,与其子上官庭芝 (上官婉儿之父)以
“莫须有”罪名同时被诛杀。当时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中,和母亲一起被发配宫中为奴。
史料上仅笼统地说在陕州,但没有具体的村镇名。曾有推测说上官婉儿家在陕州老城外的“上官村”——1957年,修建三门峡大坝,陕州老城属于淹没区,被拆除不复存在,现为三门峡景区一部分。在现在的三门峡地区,上官氏族主要分布在陕县和渑池两个地方,以渑池为主,当地以上官为姓氏的有四五个自然村,“整个渑池有近万人”。
同属三门峡的渑池和陕县对于上官仪、上官婉儿的老家归属也有争议,渑池坚持认为他们是渑池人。《河南通志》记载:“上官氏唐上官仪之裔祖居任村”,渑池县民国十七年《渑池县志》记载,“上官仪唐贞观进士墓在邑北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