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正平作报告 本报记者 赵雷 摄
昨日上午,渭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市长奚正平代表渭南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城市供水、供暖等民生工程将成为今年重点建设项目,明年底,渭南城市供水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奚正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市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349亿元;财政民生支出224.8亿元,占到全市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164元和7565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均在一成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基本医疗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以及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市博物馆等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已顺利实施。
奚正平提出,今年,市政府将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持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做好农民工、非公企业职工等群体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工作,开工建设保障房4.7万套,加强社会救助和城乡低保管理,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民生措施;还将实施190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66亿元,突出田园都市特质,打造渭南新区,并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北水厂建设,3月底前启动抽黄供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使城市供水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奚正平强调,去年我们取缔土法石灰窑、关闭秦岭开山采石、整治烟花爆竹等,影响了1个百分点左右的GDP,但环境治理的决心不能动摇。2014年,将强力落实“治理雾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马上就访
今年起实施“引黄入渭”工程
对此,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简录民表示,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渭南城区的供水、供暖等问题日益严峻,关系到每位百姓的基本生活。2013年,经过专业人员调研,解决供水、供暖等问题已成为2014年渭南市的重点项目,并且是今年年内必须启动的项目。
渭南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保障中心主任范小华昨日介绍,由于中心城区和经开区、高新区的日用水需求量达到18.5万吨,而目前的日供水量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城市供水缺口较大。从今年起,渭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引黄入渭”工程,将优质清洁的黄河水源引入渭南,并加快实施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北水厂和供水管网站建设,预计到2015年底,该工程每天可向中心城市供水24万吨,“到时,一城三区都可被覆盖,完全可以满足城区的用水。”范小华介绍。
关于供暖问题,渭南市住建局供热办主任王宏介绍,目前临渭区的集中供热面积为130万平方米,占城区总面积的8.86%,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过小,再加上现有的锅炉、管道等设备逐渐老化,供热效果逐年下降,供暖问题急需解决。去年,经过供热办和供热公司等多部门进行调查、沟通,最终确定用“水煤浆”作为热源供热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提交给政府部门审核。预计今年8月开工,明年启用“水煤浆”锅炉后,初期供热面积会达到600万平方米,5年内将达到2200万平方米,力争让城区所有的居民享受到集中供暖。(记者 贾凡 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