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汤继颖摄
人物档案
他的音乐人生几十年,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美妙的声音;他的作品彰显着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
他是影响当代中国音乐发展向度的文化坐标。
他是赵季平。
“中国音乐的掌门人”赵季平
他的作品在全球各地巡演
引发轰动世界的“中国热”
他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巨匠
三十年前,导演陈凯歌来到西安,为新片《黄土地》挑选作曲。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职工宿舍里,听了剧院青年作曲家赵季平写的《秦川抒怀》等曲目,陈凯歌当机立断“《黄土地》的音乐非赵季平莫属。”此后,在电影《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霸王别姬》、《梅兰芳》、《孔子》、《一九四二》等片子中都能听到赵季平的音乐。
他是当代中国写电影音乐最多、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作曲家,堪称中国电影音乐的巨匠,也是当代最先走进世界电影音乐圣坛的中国本土音乐家。《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获得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近十年来,赵季平更注重交响乐的创作。同时在《大秦帝国》、《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白鹿原》等多种题材上取得突破。
为群众量身定做30首民歌
在创作出室内乐《关山月》后,赵季平又创作了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两部作品在全球各地巡演,引发轰动世界的“中国热”。
2009年12月召开的第七届中国音乐家代表大会上,赵季平当选为新一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赵季平非常重视中国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为此,他以首席专家的身份实施“陕西民歌金曲工程”。带领十多位著名民歌学者、词曲作家和歌唱家,从15000首陕西民歌中精选出30首原生民歌作为“母本”,逐首定格成有歌谱、有伴奏、有原声的民歌金曲“标准版”。以文化惠民方式提供给学生、城乡群众、企业厂矿、业余和专业歌手传唱。
本报记者谢勇强(感谢黎琦为本文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