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昨日,张女士帮袁文梁存的保健品摆了大半个餐桌 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仔细想想原来他们一直在演戏骗人。”今年78岁的张女士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她被一个卖保健品的销售员连哄带骗买了13000元的保健品。

  不到半年买了107瓶保健品

  家住家住西安高新区的张女士,五六年前开始购买一些保健品吃,她认识一名自称叫张鹏的销售员,但一直都是电话沟通,没见过面。

  去年10月,张鹏称有个老客户是郑州一退休老干部,在他那儿存有2万元的药款,但没发货。如果张女士愿意帮这个老干部存些药,就可以从中赚些差价。随后,张女士就接到这位自称叫袁文梁的“老干部”电话,对方希望张女士先帮他存下药。

  张女士相信了。之后,张鹏陆陆续续发来21批货,张女士通过快递代收支付了12000多元。其间,张女士一直和袁文梁保持联系。去年年底,袁文梁称他取药时,张女士不在家,最后只能离开。随后,还有一位自称是袁文梁司机的男子与张女士联系,说过两天他会送过去23000元。但随后那位司机说钱丢了没来。

  春节期间,在儿女的提醒下张女士怀疑被骗了,向张鹏提出要退货。张鹏表示如果张女士购满13000元的保健品就能全额退货。为此,张女士又买了900元的保健品。至此,她先后收到的保健品共有11个品种,共107瓶。

  春节后,张女士和儿女出去旅游,这时袁文梁又打来电话,称要到西安取药。得知张女士不在家,对方表示下次再取,之后便没了消息。

  两个电话为同一个人接听

  昨日,在张女士家,她帮袁文梁存的保健品摆满了大半个餐桌。张女士手里有张鹏的三个手机号码。记者拨打这三个属于山东泰安的手机号,前两个已停机,最后一个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拨打了袁文梁的电话号码,但本应生活在郑州的他用的也是山东泰安的号码。

  一个年轻人接电话后表示自己不姓袁,记者询问他是否是卖药的,他一直岔开话题,并且不说他是干什么工作的,也不说他在哪。简单几句沟通后,对方就开始辱骂记者,还表示记者无权知道他是干啥的。刚刚挂断电话,张女士家中的座机就响了起来。电话中传来还是刚才那个年轻人的声音,对方称他是张鹏,除张女士外不和任何人沟通,即使是张女士家人也不行。记者询问为什么他的电话和袁文梁的电话都是泰安的号码,对方未回应。最后,张鹏和张女士说本月20号会她退钱,记者追问如果不退怎么办,对方立即挂了电话。“希望他20号能给我退钱吧,如果不退,我就报警。”张女士说。(记者张成龙 实习生郑磊)“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